甲戌七月二十七夜大雷雨有感

骄阳煽馀威,热恼若昏醉。

邀凉卧虚棂,顿觉景象异。

乾坤若黟漆,相对不相视。

雷车与电镜,云族撑赑屃。

如发马陵伏,万弩一时至。

如河决宣房,澎湃石崩坠。

又如入蔡州,鹅鹜杂兵骑。

轰腾立四海,熛怒翻九地。

儿啼抱头窜,婢噤移足踬。

鸟兽相号呼,鸡犬竞趋避。

隐床夜九迁,穿瓦雨如酾。

屋老欲摧压,危慄心惴惴。

敬此天动威,起坐不敢寐。

哀哉昔吾亲,多病易惊悸。

每于风雨交,拥护不少置。

九京闻不闻,生死同一致。

不能抱冢泣,不孝天所弃。

漫游远坟墓,荣亲愿难遂。

作誓守松楸,或可酬此志。

白云起泷冈,西望挥血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的雷雨,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雷雨的震撼力以及它对万物的影响。诗中将雷声比作“轰腾立四海”的马陵伏兵,箭矢齐发;将暴雨比作决堤的黄河,汹涌澎湃;又将雷雨比作进入蔡州的混乱,鸡犬不宁。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的壮观,也反映了雷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儿童的恐惧到家禽的躲避,再到房屋的受损,以及人们内心的惶恐。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已故亲人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风雨交加时亲人保护自己场景的回忆,以及对无法在九泉之下得知这场雷雨的感受。诗人自责未能在生前尽孝,只能在远方祭扫坟墓,表达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遗憾。最后,诗人誓言守护家族的墓地,希望能以此来弥补心中的愧疚。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也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收录诗词(593)

周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字:公谨
  • 号:草窗
  • 籍贯:弁阳老
  • 生卒年:1232-1298

相关古诗词

登北高峰

山巅复山巅,树杪复树杪。

白云已摩肩,青意犹未了。

积苏笑壤鼠,决眦极飞鸟。

吴涛与越树,灭没窥缥缈。

洪荒本无界,所恨见者小。

九万逍遥游,语大未易少。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揽秀台观月

吟到危梯最上层,天空星斗入杯明。

游心寥廓生虚白,与世周旋忌独清。

冰雪四山皆月色,宫商一片是秋声。

广寒今夕知何夕,欲驾银桥上玉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与陈君衡别

君归春亦去,心赏易蹉跎。

烟柳绿如此,霜髭白柰何。

别来空作恶,醉后且高歌。

莫把诗销恨,诗成恨更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甲戌八月武康安吉水祸甚惨人畜田庐漂没殆尽赋苦雨行以纪一时之实

雷车推翻电车折,龙鬣劳劳滴清血。

羲和愁抱赤乌眠,阳侯怒蹴秋潢裂。

风寒田火夜不明,桔槔椎鼓声彭彭。

家家救田如救死,处处防陇如防城。

丁男冻馁弱女泣,今岁催苗如火急。

一家命寄一田中,何敢辞劳叹沾湿。

四山湓涌地轴浮,潮声半夜移桃州。

千家井邑类飘叶,啾啾赤子生鱼头。

大田积沙高数尺,南陌东阡了难识。

死者沉湘魂莫招,生者无家归不得。

呼天不闻地不知,县官不恤将告谁。

与其饥死在沟壑,不若漂死随蛟螭。

何人发廪讲荒政,笺天急救生民命。

拯溺谁无孟氏心,裹饭空怜子桑病。

恭惟在位皆圣贤,等闲鍊石能补天。

转移风俗在俄顷,不歌苦雨歌丰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