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历阳崔太守,何日不含情。

恩义同钟李,埙篪实弟兄。

光尘能混合,擘画最分明。

台阁仁贤誉,闺门孝友声。

西方像教毁,南海绣衣行。

金橐宁回顾,珠簟肯一枨。

秪宜裁密诏,何自取专城。

进退无非道,徊翔必有名。

好风初婉软,离思苦萦盈。

金马旧游贵,桐庐春水生。

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共祝中兴主,高歌唱太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历阳的崔太守啊,何时不再含愁带忧。
他的恩德情义如同钟李之深,亲如兄弟般和谐相处。
他的光芒与尘世交融,规划之事却清晰无比。
他在官场上享有仁贤之名,在家中也以孝顺友爱著称。
他曾在西方推行佛教,又曾到南海执行使命。
即使面对财富诱惑,他也决不动摇,坚守节操。
他只应接受机密圣旨,怎能擅自占据一城呢?
无论进退都遵循正道,他的行动必有其深远意义。
春风初起,温柔和煦,离别的愁绪却难以排解。
他曾贵游金马门,如今桐庐春水又泛起回忆。
雨打寒窗,梦境破碎,梅花带来冷酒共饮。
我们共同祝愿中兴的君主,高歌赞美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名为《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从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历阳崔太守,何日不含情。恩义同钟李,埙篪实弟兄。"

这里写的是崔太守的情操如何温厚,每一天都充满了深情。与钟、李两家的恩情相比,就如同兄弟一般亲密。

"光尘能混合,擘画最分明。台阁仁贤誉,闺门孝友声。"

诗人赞扬太守的品德和才华,能够将世间纷繁复杂的事物处理得清清楚楚,正如同精美的绘画一样分明。他的仁义之名在厅堂之间流传,他家的孝顺与朋友之情也被人传颂。

"西方像教毁,南海绣衣行。金橐宁回顾,珠簟肯一枨。"

这几句描写了太守的威仪和对佛法的尊重。他曾经到达过西方的圣地(可能指佛教圣地),见证了佛陀的教诲衰败;他又穿过了绣有图案的华丽衣裳,行走于南海之上。他的仪表堂堂,犹如金橐中的珍宝,每每回首,都令人叹为观止。

"秪宜裁密诏,何自取专城。进退无非道,徊翔必有名。"

诗中这几句写的是太守的英明决策与其高洁的人格。他能够审慎地处理机密的诏令,不会贸然行事,从不为了私利而占据城市。他的每一步行动都符合道德,无论是进取还是退守,都必定留下美名。

"好风初婉软,离思苦萦盈。金马旧游贵,桐庐春水生。"

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崔太守的怀念之情。和煦的春风刚刚吹拂而来,让人不禁感到离别之痛。回想起过去与太守一同骑着金马游历,感受着贵族般的尊贵,以及桐庐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共祝中兴主,高歌唱太平。"

最后几句诗,描绘了一个春雨滋润、梅花带着露水的清晨。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做着美好的梦境,希望能与崔太守共同祝愿朝廷昌盛,高声歌颂太平盛世。

整首诗通过对崔太守品德和才华的赞扬,以及对友情和美好事物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寄崔钧

缄书报子玉,为我谢平津。

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

词臣陪羽猎,战将骋骐驎。

两地差池恨,江汀醉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雪中书怀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

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

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

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

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

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

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形式: 古风

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

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

少陵鲸海动,翰苑鹤天寒。

今日访君还有意,三条冰雪独来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登九峰楼

晴江滟滟含浅沙,高低绕郭滞秋花。

牛歌鱼笛山月上,鹭渚鹙梁溪日斜。

为郡异乡徒泥酒,杜陵芳草岂无家。

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时闻轧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