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谢钱武肃

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台前郭隗金。

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

十里溪光一山月,可堪从此负归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东门外宰相深知我的才情,像郭隗那样在众多门客中受赏识。
尽管身负重任能享受优厚待遇,但能力有限难以回报如同焚林之恩。
我这破旧的皮衣配不上华美的幕府,年老体衰更羞于佩戴珍贵的玳瑁簪。
眼前的十里溪流与山中的明月如此美好,叫我怎能忍心从此放弃归隐之心。

注释

东门上相:指地位很高的宰相,东门代指朝廷重臣。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的人,这里指赏识自己的人。
郭隗:战国时期燕国的谋士,曾被燕昭王尊为师以吸引人才,此处比喻受重视。
累重:肩负重任。
食椹:典故出自《史记》,比喻受到的优待或恩惠。
焚林:比喻极大的恩德,源自‘焚林而畋’的典故,表示竭泽而渔的恩泽。
弊貂:破旧的貂皮衣服,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身份卑微。
芙蓉幕:装饰华美的官府,喻指高位者的府邸。
衰朽:年老体弱。
玳瑁簪:用玳瑁制成的发簪,古代官员的配饰,象征身份。
十里溪光:形容自然景色优美。
一山月:山中的一轮明月,增添静谧和谐之美。
可堪:怎堪,怎能忍受。
负归心:违背或放弃归隐的意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仁璧的作品,名为《投谢钱武肃》。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哀伤与无奈,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台前郭隗金。"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困境。东门指的是朝廷,相好知音意味着有识别人才的能力,而数尽台前郭隗金则表明尽管如此,但仍然被排挤在外,没有机会展现才能。

"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诗人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能够勉强生活下去(食椹指的是吃野果实),但力量微薄,无力回击那些对他不公的攻击(焚林意指毁谤)。

"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嘲与内疚。在当时,貂皮是贵重的物品,而芙蓉幕和玳瑁簪则象征着高雅与尊贵。诗人感叹自己的才能(貂)不配享受如此华丽的生活(芙蓉幕),同时也感到自己的衰老与低微,无法匹配那些美好的东西(玳瑁簪)。

"十里溪光一山月,可堪从此负归心。"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溪流之光与山月交辉映衬出一种宁静美好,这让他感到可以将过去的一切不快留下,从此踏上归途。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最终的超然与释然。

收录诗词(12)

吴仁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惜苔钱妨换砌,因怜山色旋开尊。

高阁烟霞禅客睡,满城尘土世人忙。

五龙金角向星斗,三洞玉音愁鬼神。

蒲草薄裁连蒂白,胭脂浓染半葩红。

形式:

绝句

去国投兹土,编茅隐旧踪。

年年秋水上,独对数株松。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冬]韵

古意

洛阳芳树向春开,洛阳女儿平旦来。

流车走马纷相催,折芳瑶华向曲台。

曲台自有千万行,重花累叶间垂杨。

北林朝日境明光,南国微风苏合香。

可怜窈窕女,不作邯郸娼。

妙舞轻回拂长袖,高歌浩唱发清商。

歌终舞罢欢无极,乐往悲来长叹息。

阳春白日不少留,红荣碧树无颜色。

碧树风花先春度,珠帘粉泽无人顾。

如何年少忽迟暮,坐见明月与白露。

明月白露夜已寒,香衣锦带空珊珊。

今日阳春一妙曲,凤皇楼上与君弹。

形式: 古风

和崔侍御日用游开化寺阁

左宪多才雄,故人尤鸷鹗。

护赠单于使,休轺太原郭。

馆次厌烦歊,清怀寻寂寞。

西缘十里馀,北上开化阁。

初入云树间,冥蒙未昭廓。

渐出栏榥外,万里秋景焯。

岁晏风落山,天寒水归壑。

览物颂幽景,三乘动玄钥。

但敷利解言,永用忘昏著。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