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柏林寺观吴道子壁间画水作长歌志之

君不见东南大地之水称汪洋,远趋日本连扶桑。

画师要与玄衣使者斗驱入,赵州东郭祇园墙。

沺沺汗汗失涯涘,一笔雨笔分低昂。

冲飙怒转势倔强,陡然起立波为扬。

我闻江深五里海十里,今此下窥无底谁能量。

回头忽见墨痕变,冯夷气静开生面。

慈航宝筏来有无,尺咫蓬莱水清浅。

浪皱靴纹削可平,并刀剪取澄江练。

长康漫夸玄武宫,思训羞传大同殿。

学道曾参观水术,探奇复作画水歌。

良工下笔畏缺漏,文水武水胥包罗。

愿以天瓢汲泱漭,用浇半生胸中抑塞不平之坎坷。

忆昔南浮淮泗,北步洪河,乘风欲破万里浪,大力横截生鼋鼍。

胡为乎萍流梗泛随秋波,珊瑚生枝不在网,圆折方折谁观摩。

浮槎有人天上去,中洲无梁那得过。

吴道子,吴道子,但知画水焉知他。

吾其衰病嗟蹉跎,水乎水乎奈尔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陶元藻的《过柏林寺观吴道子壁间画水作长歌志之》描绘了观者对吴道子画作中水的深深赞叹和感慨。诗人首先惊叹于画中汪洋大海的广阔,仿佛能连通日本的扶桑,画师的技艺与自然之力相抗衡。接着,他细致描绘了画中的波涛汹涌,既有静态的墨痕变化,又有动态的浪花翻腾,犹如慈航宝筏、尺咫蓬莱的仙境。

诗人将吴道子的画与古代名匠如长康、思训相提并论,赞美其在水的表现上技艺高超,但又感叹自己未能如画中般自由自在,只能借画中的水抒发胸中郁积的情感。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曾在淮泗南下、洪河北行,面对大浪时充满豪情,如今却只能感慨时光荏苒,身体衰病。

最后,诗人以“吴道子,吴道子”反复呼唤,表达了对画中水的理解超越了画作本身,寓意着对人生无常和自身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是对艺术的赞赏,也是对人生的沉思。

收录诗词(11)

陶元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凫亭。乾隆贡生,九试棘闱,屡荐不得上。历游燕、赵、齐、鲁、扬、粤、瓯、闽之境。诗文均负盛誉。游京师,题诗旅壁,袁枚见而称赏,为撰《篁村题壁记》。至广陵,为两淮转运使卢雅雨幕僚。卢大会名士 70余人于扬州红桥,分韵赋诗,元藻顷刻成10章,莫不倾倒,时称“会稽才子”。不久归籍,在杭州西湖建泊鸥庄,专事著述,历30余年,著有《全浙诗话》54卷,《凫亭诗话》4卷,《越谚遗编考》5卷,《泊鸥庄文集》12卷,《越画见闻》3卷,斯盖专辑旧绍兴府属画人而各为之传,有乾隆六十年(1795)自序。卒年八十六

  • 字:龙溪
  • 号:篁村
  • 籍贯:会稽(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清](1716~1801

相关古诗词

题良乡旅舍

满地榆钱莫疗贫,垂杨难系转蓬身。

离怀未饮常如醉,客邸无花不算春。

欲语性情思骨肉,偶谈山水悔风尘。

谋生销尽输蹄铁,输与成都卖卜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弹子矶

高棱刺青天,根脚拄水府。

盘涡潜毒蛟,昏黑神所怒。

回波拒行舟,篙者力如虎。

悬崖侧欲颓,尾发时一竖。

妖星兆汉年,刃血赭南土。

弹射峰峦穿,山灵亦遭侮。

茫茫太古云,流石气成雨。

峭壁罗青红,妙绘色惟五。

凌涛驾飞梁,欲陟绝步武。

松风饯孤舟,交影日卓午。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英德峡

山色何青苍,一水通百粤。

幽岩去复回,中有帆出没。

几片无心云,时来渡头歇。

鳞鳞波有容,齿齿石多骨。

回头归路迷,前望更突兀。

旨哉古川原,红尘岂能越。

惜无郭橐驼,种此烟霞窟。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大庙峡

天险何曾《禹贡》陈,白波江上起嶙峋。

花垂孤石春迎棹,佩响空山夜降神。

玉马惊回猺洞火,寒潮拍尽女墙尘。

帆飞三峡行才半,还傍香炉一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