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七)漠漠来帆重冥冥去鸟迟

薄暮潇潇雨,何人独倚栏。

濛濛山气重,漠漠水纹寒。

草际光犹泫,松梢滴未乾。

灯前未归客,无梦到长安。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细雨蒙蒙,天地间一片迷离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

首句“薄暮潇潇雨”,点明了时间与天气,傍晚时分,细雨绵绵,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何人独倚栏”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画面中的一位孤独的观察者,他独自站在栏杆旁,凝视着这雨中的世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或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濛濛山气重,漠漠水纹寒。”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山间的雾气笼罩,显得厚重而深沉;水面泛起的波纹,在微寒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这样的景象,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也暗示了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既宁静又略带凉意。

“草际光犹泫,松梢滴未乾。”这两句则将视线转向地面与高处。草叶上残留的露珠,在光线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的眼泪;而松树的枝梢上,还挂着未干的雨滴,滴答作响,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最后,“灯前未归客,无梦到长安。”这一句将视角拉回至人物本身。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位未归之人正静静地坐着,或许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忧虑。他没有梦到长安,可能是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可能是因为对现实的深深眷恋。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梦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八)何时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幽居少人事,有客来不速。

炉内火正红,尊中酒新绿。

高斋始闻雁,隔窗时动竹。

何当风雪夜,抱被还同宿。

形式: 古风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十九)绿阴生昼寂孤花表春馀

了无车马迹,终日掩禅关。

不下溪头路,坐看檐际山。

好鸟破午寂,幽花淡春闲。

簪组方为累,来游不知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和韦苏州二十首(其二十)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冠带事朝谒,清坐弹鸣琴。

以彼尘外趣,远我遗世心。

岸帻送归鸟,隐几见遥岑。

聊得静者乐,岂必居山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麻徵君知几

丹山五色凤,一举眇天隅。

文采瑞圣世,不为竹与梧。

渥洼汗血种,逸气淩九区。

可见不可絷,白璧谁敢沽。

夫君号神童,七岁能草书。

二十上词赋,下笔淩紫虚。

三十富经学,两魁天下儒。

蛾眉众女嫉,反畏知名誉。

一朝相舍去,愿以道自娱。

闲观养性书,洞究先天图。

姓字闻天朝,相公借吹嘘。

从容拜恩命,移疾还里闾。

诸公惜其去,乞留侍玉除。

掉头不肯住,一饭吾岂无。

君看泽中雉,饮啄良自如。

一旦畜樊中,意气惨不舒。

又如田间牛,腾掷适有馀。

被之以文绣,顾影反踟蹰。

君恩岂不重,力疾须人扶。

旁观信美矣,违已非病欤。

不如本无累,还我田园居。

喜君节独高,知君功名疏。

可以激颓俗,可以励贪夫。

异时高士传,名与西山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