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浮海》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邝露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主人公乘舟出海的壮阔景象,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玉树歌残去淼然,齐州九点入荒烟。”以“玉树歌”开篇,象征着美好的过去已逝,留下的是渺茫的远行。接着“齐州九点入荒烟”描绘了海上的景象,齐州九点是指古代山东半岛的九座小岛,此处暗喻主人公即将远离家乡,进入未知的海域。
颔联“孤楂与客曾通汉,长剑怀人更倚天。”“孤楂”可能指主人公独自一人,与友人分别后踏上旅程。“通汉”则暗示了与外界的联系,即使在海上也能感受到与故乡的联系。而“长剑怀人更倚天”,表达了主人公虽身在天涯,心中却始终牵挂故人,如同倚天长剑一般,坚定不移。
颈联“晓日夜生圆峤石,古魂春冷蜀山鹃。”“晓日夜生圆峤石”描绘了海上日升月落,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孤独。“古魂春冷蜀山鹃”则是借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一种哀愁与思念的情绪,仿佛古人的灵魂在春日里感到寒冷,与蜀地的杜鹃鸟的啼鸣相呼应。
尾联“茫茫东海皆鱼鳖,何处堪容鲁仲连?”“茫茫东海皆鱼鳖”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深邃,暗示了主人公面对未知的恐惧与挑战。“何处堪容鲁仲连?”则是引用了战国时期著名义士鲁仲连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希望能在艰难的旅途中找到一个像鲁仲连那样的避风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主人公出海远行的勇气与孤独,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