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书生佳人苦乐各一阕,用板桥道人体(其一)

一片青毡,遮不足、万千风雨。

止落得、飘零书剑,头颅如许。

老大长充村学究,科名不到刘司户。

剩凄凉、文冢哭秋风,书生苦。出建节,芙蓉幕。

入画像,麒麟阁。尚青春年少,丰姿如鹤。

束发交都收铁网,画眉人共听金钥。

待功名、成了便神仙,书生乐。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书生的悲喜人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科举制度的无奈。词中以“一片青毡”开篇,形象地比喻书生在风雨飘摇中的生活,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接着,“止落得、飘零书剑,头颅如许”,进一步强调了书生们在追求功名道路上的孤独与艰难。

“老大长充村学究,科名不到刘司户”两句,表达了书生们即使努力多年,也未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能只能成为乡村的教书先生,而无法达到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科举制度下书生们的命运多舛。

“剩凄凉、文冢哭秋风,书生苦”则直接点明了书生们在追求学问与功名过程中的孤独与痛苦,他们的才华可能被埋没,理想难以实现,只能在秋风中默默哭泣。

后半部分转而描述书生们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出建节,芙蓉幕。入画像,麒麟阁。”这既是对书生们在仕途上可能取得成就的想象,也是对他们可能面临的荣誉与地位的向往。然而,“尚青春年少,丰姿如鹤”一句又提醒我们,这些成就和荣誉往往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书生们在年轻时就可能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伏。

“束发交都收铁网,画眉人共听金钥”描绘了书生们在学术上的勤奋与专注,以及他们在知识领域的贡献。这里的“铁网”和“金钥”分别象征着知识的广阔与获取知识的艰难。

最后,“待功名、成了便神仙,书生乐”表达了书生们对于功成名就后的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认为那时便是他们真正的快乐所在。整首词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书生们在追求知识与功名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既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书生们的复杂情感与命运。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书生佳人苦乐各一阕,用板桥道人体(其二)

天付红颜,便交付、一生愁绪。

浑不管、飘帘落溷,名花无主。

玳瑁才栖梁上燕,胭脂又吼闺中虎。

是前生、注定恶姻缘,佳人苦。叶子戏,樗蒲博。

锦作账,珠为箔。有风流夫婿,相嘲相谑。

姊妹甘心推福命,儿曹转眼登台阁。

看妆成、绿鬓尚如初,佳人乐。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南乡子(其一)次女绣孙偕其婿附海舶入都,倚此送之

送汝去长安。九月西风乍戒寒。

辽海云帆何日到,漫漫。绿水洋中翠袖单。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寒]韵

南乡子(其二)次女绣孙偕其婿附海舶入都,倚此送之

几夕暂盘桓。话久浑忘玉漏残。

欲向临歧留后约,难难。坐对黄花且尽欢。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寒]韵

南乡子(其三)次女绣孙偕其婿附海舶入都,倚此送之

忆昔赋于归。送汝迢迢上帝畿。

今又远随夫婿去,歔欷。别泪重沾旧嫁衣。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