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粟泉

天荒谁与问柴扉,胜地寻幽又着衣。

开阁不因生客至,探泉何必主人归。

水当澄彻方消暑,心得清凉是息机。

千古从来多好事,苏公祠有缕烟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金粟泉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理之思。

首联“天荒谁与问柴扉,胜地寻幽又着衣”,以“天荒”起笔,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在说,这是一片久无人迹的圣地。诗人亲自踏足此地,寻找幽静之处,不禁感慨万千,甚至穿上了象征着对自然敬畏的衣物。

颔联“开阁不因生客至,探泉何必主人归”,通过“开阁”与“探泉”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精神。他并不等待客人来访才开启门户,也不必等到主人归来才去探寻泉水,这种自由自在的态度,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尊重。

颈联“水当澄彻方消暑,心得清凉是息机”,将自然界的清凉与内心的宁静联系起来,水的清澈能让人忘却炎热,心灵的平静则是真正的解脱。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尾联“千古从来多好事,苏公祠有缕烟微”,以历史上的苏轼为例,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未停止。苏公祠中若有缕缕轻烟,或许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纪念。这一句既是对前文诗意的总结,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思考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魏和公

天涯倾盖乐何如,况复神交三载馀。

说剑崆峒跨斗气,摛文禹穴得新诗。

风流久托寰中赏,磊落曾寻物外庐。

击筑高歌弹铗好,王门原可曳长裾。

形式: 七言律诗

子夜诗(其一)

皑皑孤城月照人,角吹一夜起烟尘。

廿年将帅恩非薄,百队貔貅气欲伸。

马踏官街惊睡犬,刀临屋角泣灵神。

黄金死士君闻否,方信冯驩用处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子夜诗(其二)

街南街北尽喧声,黑纛城头绕月行。

炮火惊心先入耳,犀纹坚甲耀新兵。

明明大将星辰坠,寂寂银河杀气升。

谁念客游当此际,此情惟有道能胜。

形式: 七言律诗

子夜诗(其三)

闻道量沙是阿瞒,令人特地忆芳魂。

枭雄窃国虽无取,庙算成功亦足论。

珠玉卫生非在朴,生灵有泪直须吞。

可怜踏尽青青草,愁杀王孙望海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