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寺石桥

白石峰犹在,桥横一径微。

多年无客过,落日有云归。

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

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白石峰依然屹立,小路横跨其上微微弯曲。
许多年没有访客造访,只有夕阳伴着云彩归来。
水面清澈,青苔滋生繁茂,山间寒冷,树木挂着枝头。
为什么方广寺千年过去,来访的人如此稀少呢?

注释

白石峰:指一座名叫白石峰的山峰。
犹在:仍然存在。
桥:小桥。
一径:一条小路。
微:轻微,微小。
多年:很长一段时间。
无客过:没有访客经过。
落日:傍晚的太阳。
有云归:云彩飘回。
水净:水面清澈。
苔生发:青苔生长繁茂。
山寒:山间气候寒冷。
树著枝:树木保持着枝叶。
如何:为何,怎么会。
方广寺:一处寺庙名。
千古:千百年。
去人稀:来访者稀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迹的稀少。诗中的“白石峰犹在”与“桥横一径微”,形象地展示了方广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其中“白石峰”可能是指一块突兀的岩石,而“桥横一径微”则描绘了一座小巧精致的桥梁,连接着山间的小径。

诗人通过“多年无客过”,表达了这里的冷清与静谧。随后的“落日有云归”,则是对晚霞和浮动云彩的一种美好描绘,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

接下来的两句,“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更深入地刻画了自然的细节。其中“水净苔生发”表现出清澈溪流中苔藓繁盛的情景,而“山寒树著枝”则捕捉到了冬日山林中的萧瑟气氛。

最后,“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诗人以一种哲理的口吻提出了问题,同时也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的“如何”并非真有疑问,而是一种感叹之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某些地方变得冷清与被遗忘的感慨,方广寺作为一个古老的地方,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消逝,留下的是空旷和寂静。

收录诗词(120)

赵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荅户部员外贺遂涉戏赠

锦帐随情设,金炉任意熏。

惟愁员外署,不应列星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杂曲歌辞.古离别

违别未几日,一日如三秋。

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

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

寸心宁死别,不忍生离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入蓝关

微烟已辨秦中树,远梦更依江上台。

看落晚花还怅望,鲤鱼时节入关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八月二十九日宿怀

秋天晴日菊还香,独坐书斋思已长。

无奈风光易流转,强须倾酒一杯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