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悟到色空,冰仍是水;坐无尘俗,佛何必仙。
此联以哲思入对,将佛理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展现出深邃的哲学思考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
“悟到色空,冰仍是水”,这句话运用了佛教中的“色空”概念。“色”指的是物质世界,“空”则指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在这里,冰作为物质(色)的存在,并没有因为人们对于其本质(空)的理解而改变其物理状态。冰仍然是冰,水仍然是水,这反映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相对独立性,同时也暗示了在不同的认知层面,事物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坐无尘俗,佛何必仙”,这一句则进一步探讨了修行与超脱的主题。在远离尘世喧嚣、心灵纯净的状态下,佛与仙的区别变得模糊。佛是觉悟者,通过修行达到解脱;仙则是传说中超越凡尘的存在。在理想的境界中,佛与仙的界限被消解,强调了精神追求与超脱世俗的共同目标。这里的“何必”一词,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肯定和向往。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哲学的融合之美。
不详
身在山林,心存廊庙,七十年仕隐行藏,缱绻不忘君国事;
谊笃邢侯,情同犹子,卌余载饮食教诲,感恩痛失老元臣。
作客思秋,议图赤脚婢;品茶入室,为遣长须奴。
两浙人来,岁祝选湖山胜境;
双堤门外,风流继唐宋名臣。
归兴托蒪鲈,一代文章留北阙;
清芬接梅鹤,百年风教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