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隆基的作品,名为《送贺知章归四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贺知章离别时的不舍和赞美之情。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这两句描绘了贺知章辞去旧职,重新追求高尚志向的决心。其中,“遗荣”指的是放弃过去的荣耀或地位;“期入道”则表明他有新的追求,即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辞老”意味着告别过往的生活和身份;“竟抽簪”则是说最终下定决心,抽掉束缚自己的钉子。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贺知章这样的人才感到珍惜,并且赞赏他的高尚品格。其中,“岂不”是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味着一定会;“惜贤达”即珍惜有才能的人;“其如”比喻,接下来的是被比喻的对象;“高尚心”则形容贺知章的品行和追求。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对贺知章在内心世界获得了深奥的智慧,而在外部世界则是轻松自如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其中,“寰中”指的是广阔的世界或内心;“得秘要”意味着获得了重要的、深藏的知识或者智慧;“方外”指的是除了那个领域之外的地方,即外部世界;“散幽襟”则形容在那外部世界中,诗人轻松自如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贺知章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他与其他同僚相比,在别离时的感触特别深刻。其中,“独有”意味着只有;“青门”是古代官员住宅的名称,常用来指代官员或学者,这里特指贺知章;“饯”即送行;“群僚”指的是其他同事或同僚;“怅别深”则表达了与他们相比,对于贺知章的离别感触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