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其六)漫兴

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

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

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翻译

夜晚在雨中喝醉于瓜棚,春天的水田里用秧马劳作。
在田间忙碌的快乐农夫,没有人能比得上这位老者。
他用秃了的兔毫笔尖,磨穿了铜制的砚台瓦片。
谁能陪伴扬雄写下讽刺的篇章,只有那虚构的乌有先生。

注释

夜雨:夜晚的雨水。
醉:喝醉。
瓜庐:简陋的瓜棚。
春水:春天的溪水。
秧马:用于插秧的工具。
点检:检查。
快活人:快乐的人。
翁:老人。
秃尽:用尽。
兔毫锥:兔毛制成的笔尖。
磨透:磨得很光滑。
铜台瓦:铜制的砚台。
扬雄:西汉文学家。
解嘲:讽刺或自我解嘲的文字。
乌有先生:扬雄作品《法言》中的虚构人物,象征无实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卜算子·其六·漫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农耕生活的画面。"夜雨醉瓜庐"写夜晚降临时,农夫在简陋的瓜棚下饮酒,或许是在庆祝丰收或劳累后的小憩,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情趣。"春水行秧马"则描绘了春天灌溉田地的情景,秧马是古代用于插秧的工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田园的活力。

"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两句,诗人赞赏田间的农夫们,认为他们是最快乐的人,无人能及,表达了对勤劳农民的敬仰和赞美。接下来的"秃尽兔毫锥,磨透铜台瓦",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农夫们辛勤劳作,连写字用的兔毫锥都磨得光秃,铜制的研台都被磨得精光,展现出他们对土地的专注和付出。

最后两句"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借用汉代学者扬雄的故事,表示在这田间劳作的场景中,没有谁能像扬雄那样以文解忧,只有那虚构的乌有先生才能陪伴他们。这既是对农夫们的孤独和坚韧的同情,也是对他们淳朴生活态度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农耕生活中的苦乐与坚韧,以及词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其七)漫兴

珠玉作泥沙,山谷量牛马。

试上累累丘垄看,谁是强梁者。

水浸浅深檐,山压高低瓦。

山水朝来笑问人,翁早归来也。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上西平/金人捧露盘(其一)会稽秋风亭观雪

九衢中,杯逐马,带随车。问谁解、爱惜琼华。

何如竹外,静听窣窣蟹行沙。

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

纷如斗,娇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图画,还我渔蓑。

冻吟应笑,羔儿无分谩煎茶。

起来极目,向弥茫、数尽归鸦。

形式: 词牌: 金人捧露盘

上西平/金人捧露盘(其二)送杜叔高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能几字、尽殷勤。

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

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

形式: 词牌: 金人捧露盘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县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璧。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形式: 词牌: 千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