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清明

静掩妆楼不踏青。断肠时节是清明。

又听墙外卖饧声。

杨柳有情常怨别,桃花命薄易飘零。

依人燕子尚多情。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清明》由清代诗人曹景芝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哀愁与春日景象的交织。

“静掩妆楼不踏青”,开篇即以“静”字点出人物内心的沉寂与孤独,女子选择在清明时节闭门不出,不愿参与踏青的热闹活动,反映出她内心的哀伤与逃避。这句不仅描绘了场景,也暗示了人物的情感状态。

“断肠时节是清明”,进一步强调了清明节对于女子来说是一个极度悲伤的日子,一个让人难以承受情感重压的时刻。这里的“断肠”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法排遣的哀痛。

“又听墙外卖饧声”,清明时节,街头巷尾传来的卖糖葫芦(饧)的声音,却让女子更加感伤。声音的出现,不仅勾起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加重了当前的孤独与哀愁。

“杨柳有情常怨别,桃花命薄易飘零”,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杨柳似乎在为离别而哀怨,桃花则因命运多舛而容易凋零。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更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离合悲欢的感慨。

“依人燕子尚多情”,最后以燕子的形象收尾,燕子虽小,却能展现出对伴侣的深情与忠诚。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呼应,也是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尽管现实中的女子可能感到孤独与哀愁,但心中仍存有一丝希望与温暖。

整体而言,《浣溪沙·清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清明时节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8)

曹景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素姊去后怆然有感

相逢又是匆匆别,留君无计心如结。未去泪痕多。

去时将奈何。倚栏人已去,独自和愁语。

料得小眉峰。也添愁一重。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浪淘沙.听雨怀素芝

夜雨打疏寮。不住潇潇。一灯红瘦不禁挑。

脉脉怀人愁独坐,坐又无聊。听尽漏迢迢。

心字香消。相思人远梦都遥。

何日西窗同剪烛,絮语深宵。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金缕曲.重九忆亡妹掌珠

最是关心处,算年年、重阳时节,凄风苦雨。

一自三秋分雁字,忍把茱萸重数。

便剪纸、招魂来否。

寂寞夜台尘土隔,问黄泉、可有悲凉句。

参不破,幽明路。眼前事事添愁绪。

况天边、几行征雁,雁声凄楚。

触景伤情双泪落,不道此生难聚。

更不道、梦魂无据。

转眼红颜成白骨,冷清清、一片埋愁土。

惟此恨,足千古。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浣溪沙.题李静芳女史墨梅小影

不用胭脂点染新。墨花落纸自生春。

好凭毫素见精神。

合共诗人留小影,拟来姑射是前身。

超超风格两无伦。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