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山挽词(其四)

三年常守念孤穷,教养雍容有古风。

为理无名百年赋,至今赤子颂张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张夏山挽词(其四)》,通过“三年常守念孤穷,教养雍容有古风”两句,描绘了张夏山先生在困境中坚守,以古风教养后人的形象。接着,“为理无名百年赋”一句,赞扬了张夏山先生治理有方,虽不求名利,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至今赤子颂张公”则表达了人们对张夏山先生的怀念与敬仰之情,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整体而言,此诗深情地歌颂了一位品德高尚、治国有方的贤者,展现了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张夏山挽词(其五)

骢马使君前建守,仁恩十载两回施。

武夷山下棠千树,尽是张公去后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张夏山挽词(其六)

参藩江右寄旬宣,一道清风万口传。

底事谗言能乱国,又将书剑下西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张夏山挽词(其七)

西川戡难策勋名,信是胸中有甲兵。

才大恨无施用地,西风吹泪锦官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张夏山挽词(其八)

扁舟北上又新除,别我吴门意有馀。

岂谓间关䰟独返,伤心空读寄来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