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驿中

骑驴何似贾司仓,行李唯馀古锦囊。

秋后恰容鹰脱架,春来会有燕投梁。

清时无用材虽拙,白日能閒策亦长。

惭愧平生负三尺,一成泉石欲膏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骑着驴子哪里比得上贾司仓,行装只剩下一个古老的锦囊。
秋天过后恰好能让鹰离开笼架,春天来临必定有燕子飞投屋檐。
在太平盛世,即使才能平庸也没关系,白天闲暇策杖游赏也足够漫长。
一生愧对这三尺之躯,一心向往隐居山林,对尘世已病入膏肓。

注释

骑驴:骑着驴子。
贾司仓: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代悠闲的生活方式。
行李:随身携带的物品。
馀:剩下。
古锦囊:古老的锦制袋子,可能象征着过去的记忆或珍贵的收藏。
秋后:秋季之后。
鹰脱架:比喻人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春来:春天来临。
燕投梁:燕子筑巢,象征安居乐业。
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长:长久,漫长。
惭愧:感到羞愧。
负:辜负。
三尺:古人以三尺为人的身高,这里指代自己的生命。
膏肓: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救治,引申为厌倦尘世。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古驿站的生活情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观察,将平凡的事物赋予深刻的哲理。"骑驴何似贾司仓"一句,以质朴的驴象征平常无奇,却又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如古人贾谊所言,普通百姓的生活亦是国家之根本。

"行李唯馀古锦囊"则表明诗人行囊中的珍贵物品不过是一些旧锦囊,暗示了诗人的清贫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接着两句"秋后恰容鹰脱架,春来会有燕投梁"以自然界的景象,鹰鸟在秋后轻松地从架上飞出,燕子在春天回到屋梁上做窠,写出了诗人对自由和归属的向往。

"清时无用材虽拙,白日能閒策亦长"表达了诗人虽然能力平平,却仍然能够在闲暇时光中思考和谋划长远之计。最后两句"惭愧平生负三尺,一成泉石欲膏肓"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一生未能展现才华的遗憾,以及希望自己的文字作品能像美丽的泉水和坚硬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从范使君求酒

方寸陶陶事不根,但知力饮送朝昏。

无田种秫空为吏,有曲成封即闭门。

避暑此间真有意,悲秋今日得无言。

孔公坐上多馀沥,昜满农家老瓦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六月二十日舍贾耘老溪居旦起蔡成允见访仆方蓬头赤脚坐溪上乃用此见成允而君不以为无礼反寄诗有褒借意甚愧过情戏作一首奉报

寒溪破晓喜相过,不怪蓬头尚养疴。

跃马怀金君蚤晚,历阶歃血我蹉跎。

诗人自与尘埃远,病骨终惭粉泽多。

别寄钓鱼船上曲,要留风月伴烟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访郑叔详回得花满盘作短诗以寄

参军肯自笑苍颜,花趁篮舆簇玉盘。

剩取必知丛蝶恨,款行聊许路人看。

娟娟静静春情好,淡淡浓浓妆色残。

已遣小蛮歌送酒,故教乱插竹皮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