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侍母宴,时大人客上党,大兄客夔州,即事书情次苏长公中秋见月寄子由韵

积阴一扫冰轮高,洞澈直欲明秋毫。

北堂清敞宴初设,栖禽夜惊松间涛。

肩随弟妹率稚子,恪立庭除欢菽水。

进觞再拜悄无言,孤云带雁西风起。

流光迅速奔双丸,父年半百霜毛蟠。

书来自言日健饭,太行西去秋多寒。

忆从燕蓟游梁汴,岁岁秋风客程变。

征车何日毁双轮,课子前经闭庭院。

伯兄面壁赤甲山,宝弃不怨志益坚。

剑阁每从云际上,阵图时向江边看。

宵深气肃月更好,露其金罍泫阶草。

天涯此夕知何如,庭桂香浓秋未老。

闲居色养岂辞贫,愿得门无离别人。

酒肴既彻启明出,寒芒独照无眠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与家人团聚宴饮的情景,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充满了家庭温馨和对亲人的深切关怀。

首句“积阴一扫冰轮高”,以月圆象征团圆,暗示天气转晴,月亮高挂,预示着美好的聚会即将开始。接着“洞澈直欲明秋毫”一句,形容月光清澈明亮,能够照亮一切细微之处,象征着家庭关系的和谐与透明。

“北堂清敞宴初设”描述了宴会的布置,北堂是古代家庭中较为宽敞明亮的地方,这里宴席刚刚摆好,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温馨的氛围。“栖禽夜惊松间涛”则通过夜鸟被松涛声惊醒的场景,侧面烘托出夜晚的宁静与宴会的热闹形成对比。

接下来的几句“肩随弟妹率稚子,恪立庭除欢菽水。进觞再拜悄无言”,描绘了家人围坐一起,孩子们在父母的引领下恭敬地行礼,场面温馨而庄重。虽然没有言语,但通过动作表达出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意。

“孤云带雁西风起”一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不能团聚的感慨。

“流光迅速奔双丸,父年半百霜毛蟠”两句,感叹时光飞逝,父亲已年过半百,白发苍苍,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和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书来自言日健饭,太行西去秋多寒”提到父亲通过书信告知自己身体尚健,但提到太行山以西的寒冷,暗含对父亲旅途的关心和对家人的牵挂。

“忆从燕蓟游梁汴,岁岁秋风客程变”回忆了过去与兄弟一同旅行的日子,每年秋天的行程都在变化,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征车何日毁双轮,课子前经闭庭院”表达了希望早日结束奔波,陪伴家人的心愿,同时提到教育子女,关照家庭。

“伯兄面壁赤甲山,宝弃不怨志益坚”描述了兄长面对困难,坚持理想,不为外物所动,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剑阁每从云际上,阵图时向江边看”可能是指兄长在艰难环境中仍不忘学习军事知识,时刻准备着。

“宵深气肃月更好,露其金罍泫阶草”描绘了深夜月色更加明亮,酒杯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珍贵,露珠在台阶上闪烁,增添了几分诗意。

“天涯此夕知何如,庭桂香浓秋未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即使在如此美好的夜晚,也难以忘怀他们。

最后“闲居色养岂辞贫,愿得门无离别人”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家中陪伴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愿望,即使生活贫困也不在意,只愿家人团聚,彼此相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节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体现了浓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之爱。

收录诗词(2)

乔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留云堂书侄邃墨迹后

笔阵走蛟虬,纵横孰汝俦。

两行清泪落,一曲《广陵》休。

薄俗无青眼,斯人未白头。

空教竹林下,掩卷独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虎丘山楼即目

阖闾城南桑满枝,阖闾城西柳丝丝。

一百五日雨过候,二十四番春尽时。

花妥真娘曾入梦,月明山鬼亦题诗。

何妨索取银瓶酒,一醉前山短薄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芹泥重葺旧巢新,记取年年及社辰。

入幕不惊挥麈客,巡檐如唤卷帘人。

鸳鸯楼外春如海,玳瑁梁间月似银。

闲向主家谈故事,昭阳台榭已凝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旧边诗九首(其一)辽东

铁岭迢迢接锦川,关城三面绕烽烟。

春深秣马蒲河北,秋老连营木叶前。

沧海旧闻通运舶,金州谁解议屯田。

诸军自失横江险,白草黄沙暗朔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