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绘挽词

国家有祸源,王氏变新法。

元祐壅其流,旧防无敢越。

逮至崇宁初,阴霾蔽日月。

溃彼千仞堤,横波不可遏。

求言奸臣计,正欲阱豪杰。

君时亦抗章,痛哭深论列。

禁锢二十秋,著书忧愈切。

缅观前日事,一一符君说。

朝廷思大用,铜虎初旌别。

使者复何心,吹毛听媒孽。

皇天不憖遗,山梁遽摧折。

七十五年间,飞电才一瞥。

残编溢巾箱,光焰星斗揭。

后人何酋酋,端不坠风烈。

形式: 古风

翻译

国家遭遇祸患,王氏推行新政。
元祐年间阻挠改革,旧有的防线无人敢触碰。
到了崇宁初年,黑暗笼罩,如同乌云蔽日。
大堤被冲垮,狂澜无法阻挡。
他们策划陷害忠良,企图捕捉英雄豪杰。
您那时也上奏章,痛心疾首地陈述观点。
被囚禁二十年,著书立说更加深切忧虑。
回顾过去,您的预见一一应验。
朝廷想起重用您,授予官职以示区别。
使者却怀有私心,听风就是雨,恶意揣测。
苍天不佑,您如高山般突然倒塌。
短短七十五年,生命犹如闪电一瞬。
残存的手稿满箱,光芒如同星辰照亮。
后人怎能忘记,您的精神永不坠落。

注释

祸源:灾难的根源。
王氏:指代某位姓王的政治人物。
元祐:宋朝年号。
壅其流:阻止改革的进程。
阴霾:比喻政治上的黑暗。
千仞堤:高度极高的堤坝,象征国家的稳定。
豪杰:杰出的人物。
抗章:上奏反对的意见。
禁锢:长期被囚禁。
铜虎:古代官员的印信。
吹毛听媒孽:形容小题大做,恶意中伤。
山梁:比喻高官或栋梁之材。
飞电:比喻生命的短暂。
残编:残缺的书籍。
风烈:高尚的节操和精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历史事件中某位忠臣的哀悼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扬。诗中提到的"王氏变新法"可能指的是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改革,而"元祐"和"崇宁"则是两个重要的年号,分别对应着反对新法的保守派执政和继续推行新法的时期。

诗人指出,那位被赞誉的君子在元祐时期曾坚决反对新法,后来在崇宁初年因直言进谏而遭到长期的禁锢。他虽然遭受压制,但仍然坚持著书立说,表达对国家的忧虑。诗中"铜虎初旌别"暗示了他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然而不幸的是,他在不久后遭遇了打击,如同山梁突然折断。

诗人感慨时光短暂,逝者如飞电般消逝,但他的著作却光芒四射,激励后人。最后,诗人呼吁后人勿忘这位君子的风范,保持其精神遗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位忠直之士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公正与忠诚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深同情。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忘机台

累石成台如蚁垤,对此澄江千丈阔。

春轮旋转疾如飞,隔岸传声无间歇。

风标公子镜中来,为我沙汀凝片雪。

晚晴更是斜阳好,树外残霞红一抹。

平生任运息机心,麋鹿可驯禽可狎。

生憎智巧犯人为,激水翻车真太黠。

君不见海上之鸥胡不下,当时妄念差一发。

又不见汉阴抱瓮用力多,区区反笑桔槔拙。

我今与物既大同,积劫情尘俱泯绝。

天机密契有谁知,强立台名太饶舌。

形式: 古风

忘机台

物物皆有机,此发彼先知。

试看弋钓子,鱼入鸟高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时升咏雪禁体物矣而彦序复为之取韵尤严勉强攀和

朔风吹空高冈裂,忍冻幽人心似铁。

今朝云色一天同,片片如筛堕浓雪。

影摇寒水照曈昽,声泻黄芦听骚屑。

涧谷凝时麇鹿死,园林压处桑榆折。

乃知造物本均平,高下不论凹与凸。

登临四顾浩漫漫,千村万落青烟灭。

忆昔子卿使匈奴,不拜穹庐何勇决。

漠北酸寒十九年,鬓须脱尽形容薾。

故人今亦在穷荒,高风凛凛皆传说。

鸿雁南来好系书,应念邦家五情热。

形式: 古风

李文山书堂

蓄书不能读,人以书簏方。

譬如守钱奴,万镪空靳藏。

读书不能行,虎皮质犬羊。

诗礼假发冢,高言诬黄唐。

我观古圣贤,道学甘膏粱。

文字初未广,游心自得场。

后人富典籍,洛诵日洋洋。

唇腐无所归,白首徒悲伤。

普慈群圃胜,中间敞华堂。

本非挟册地,宾筵罗豆觞。

揭名意安在,诗板借辉光。

斲轮如可作,试与一平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