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翻译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敷上了淡淡的脂粉。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那飞絮、游丝,飘忽不定。
此番相见后相思更甚,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只见深深庭院中斜月高挂,寂静无声。

注释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铅华:铅粉、脂粉。
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争如:怎如、倒不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精心装扮后的美丽形象和一段无奈的爱情故事。"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表明女子用心梳理发髻,轻施粉黛,呈现出一种自然而不做作的美丽。"青烟翠雾罩轻盈"则是对她容貌的形容,更显得柔和迷人。

"飞絮游丝无定"可能是在比喻女子的心绪随风飘散,无法自主。紧接着的"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表达了爱情中的无奈和矛盾,面对面的时间反而显得珍贵,因为有情人终将分别,甚至无情的状态也许更能让人释然。

最后两句"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描绘了一场宴席结束后的宁静夜景。女子在酒醒之后,回味着方才的欢乐与音乐,而深院中明月高悬,四周静谧,只有她一人独处。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示了爱情中的复杂情感和内心的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在表达微妙情感上的精湛技艺。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

相逢醉梦间。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锦堂春/锦堂春慢

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

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

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

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

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形式: 词牌: 锦堂春慢 押[麻]韵

句(其四)

不知藏在何人手,却向尊前斗弄拳。

形式: 押[先]韵

句(其二)

不肯那钱买珠翠,任教堆插阶前菊。

形式: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