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栖霞寺作歌

山寺横枕空山麓,下瞰澄江浸寒绿。

十年有约践何迟,坐令山灵笑鹿鹿。

峭帆昨自京口来,潮声风力帆争开。

船头葱翠忽吹堕,瞥眼已见山崔嵬。

入寺但见山,入山遥见寺。

寺藏山曲云为封,山入寺楼雨飞翠。

翠卷飞涛天半起,佛镫无焰盦如水。

四围苔色上蒲团,一杵斋钟出林里。

我从尘境踏尘忙,到此须发森寒芒。

深潭昼黑龙腥出,古柏巢空鹤梦凉。

层崖侧巘不可数,芒鞋更入阴森处。

荒荒斜日忽不明,遮断青松二百树。

树杪飒飒寒泉声,四时洞壑殊阴晴。

旧宅好寻明处士,移家拟访陶通明。

山下旧有六朝墓,玉鱼金碗成千古。

秋坟鬼唱血磷青,历劫山川一抔土。

逝将结屋乳泉东,悬崖撒手寻遗踪。

山中石芝傥可食,不用贪看纱帽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陈偕灿的《游栖霞寺作歌》描绘了栖霞寺坐落在山脚下的宁静与壮丽景色。首句“山寺横枕空山麓,下瞰澄江浸寒绿”展现了寺庙依山而建,俯瞰着碧绿的江水,环境清幽。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十年前约定未能及时履行的感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悠然。

“峭帆昨自京口来,潮声风力帆争开”描绘了船只乘风破浪而来的情景,为画面增添了动态感。诗人进入寺庙后,视线随着山势起伏,感受到寺内与山外景色的变换:“入寺但见山,入山遥见寺”,表现出空间的层次感。

“翠卷飞涛天半起,佛镫无焰盦如水”运用比喻,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佛灯微光若隐若现的神秘氛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超脱与静谧:“深潭昼黑龙腥出,古柏巢空鹤梦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深入山中,感叹岁月变迁,历史遗迹犹在:“层崖侧巘不可数,芒鞋更入阴森处”,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最后,诗人表示要在此地结庐,探寻古代贤人的足迹,并流露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栖霞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清幽、深远的意境。

收录诗词(10)

陈偕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树斋侍御招同人宴集陶然亭时余将有玉田之行作此志别

各有千秋想,输君早致身。

神龙方作雨,病鹤尚依人。

去住情无奈,悲歌意更真。

明昕望南浦,行矣孔璋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晚泊

知有人家在,疏镫出远林。

鱼龙腥夜市,烟水淡秋阴。

月是诗人魄,波淘壮士心。

吾生齐得丧,何用叹华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仲冬十一日雪后登泰山绝顶放歌

泰山高高四千丈,拔地矗立青冥上。

狂来直欲扪青冥,安得丹梯送吾往。

天风卷地浮云开,碧霞幻出金银台。

雪花皑皑塞岩谷,长啸乱踏琼瑶来。

红门以上忽奇绝,峰峦黝赭镕寒铁。

氤氲肤寸瀰山头,瞥眼云中一峰凸。

秦松汉柏枝交横,奔湍飞瀑声相迎。

耸身入云失云影,烟耶雾耶空中行。

摩崖擘窠隐复见,模糊金碧梵王殿。

同游三子何处来,咫尺闻声不相见。

掣锁直蹑南天门,石磴陡绝惊人魂。

曈曈红日破空至,一洗漨浡开乾坤。

下视尘寰在何许,千山万山一齐俛。

白云如海足下生,一色茫茫到天宇。

洪崖天半来拍肩,招呼更上日观巅。

一杯明灭沧海水,九点隐约齐州烟。

嬴秦烈焰焚书史,丰碑屹立都无字。

七十二代金泥封,灭没不知何处是。

吾侪游戏人世间,姓名岂必留尘寰。

举头天外发奇想,御风而去何须还。

形式: 古风

暮宿东岳庙

尘世茫茫感,今宵得暂休。

十州同一梦,百岁此浮枢。

嘘气吞江海,腾身出斗牛。

摩崖碑畔宿,心与白云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