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原野空旷,平林漠漠,戏马台一片荒凉;深山古寺,夕阳返照,钟声报告已是黄昏时光。
人事变幻,每逢重阳,便有万千思绪;年年岁岁,菊花开放,依旧阵阵寒香。
头巾倾斜,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语言佳妙,并不碍诗人的铁石心肠。
放眼望,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流淌;谁知道,今日里,为政务还得繁忙!

注释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广野:广阔的原野。
骑台:指戏马台。
山寺:即云龙山上的台头寺。
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
自生:自然生发出。
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怀远执意。
寒花:指菊花。
巾欹:头巾倾斜。
石作肠:铁石心肠。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此日:重九节这一日。
更须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诗人在重九这一日,更是携朋邀侣登高赋诗忙个正欢。
这是一种很风趣的说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时分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平林广野骑台荒"展现了广阔的野外景象,古老的台子显得荒凉,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山寺鸣钟报夕阳"通过山寺的钟声,传递出日暮的宁静与岁月的流逝。

"人事自生今日意"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今日之事已非昨日,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寒花只作去年香"以寒花的香气比喻过去的美好记忆,虽然眼前只有残香,但依然能唤起对往昔的怀念。

"巾攲更觉霜侵鬓"描绘了诗人头巾倾斜,鬓发斑白,感受到岁月无情地侵蚀,增添了诗人的沧桑感。"语妙何妨石作肠"则赞美友人李节推言语犀利,即使如石头般坚硬,也掩盖不住其智慧与才情。

尾联"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以无边的落叶和不尽的江水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忙碌,诗人意识到在这样的日子里,自己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忙碌和应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景的描绘和对人事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杨内翰赠诸进士

一官归老岂嘉宾,喜见群材入选抡。

学变古今人得意,化行梁楚俗还醇。

士蒙馀勇天同力,诗度清秋物再新。

勉作功名求善颂,径从平地据通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苏公督两欧阳诗

吟声正可候虫鸣,酒面犹须作老兵。

岂有文章妨要务,孰知诗律自前生。

向来怀璧真成罪,未必含光不屡惊。

血指汗颜终缩手,此怀端复向谁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夜雨

暗雨来何急,寒房客自醒。

骤看灯闪闪,拟对竹青青。

声到江干尽,风回叶上听。

更长那得晓,攲侧想仪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春怀

欲作归田计,无如二顷何。

折腰方赖禄,拭面未伤和。

日下乌声乐,尘生鸟迹多。

渡头留小楫,乘兴得相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