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旅怀五首(其三)

高楼斜月倒银河,长路朝天响玉珂。

雉堞影连飞旆密,马蹄香踏落花多。

风中短笛翔鹓鹭,树底轻尘散绮罗。

只有数峰名石室,著书留待史臣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樵山旅居时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山中的静谧与繁华。

首联“高楼斜月倒银河,长路朝天响玉珂”以高楼、斜月、银河、长路、朝天、玉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宁静的氛围。高楼之上,斜月如倒挂的银河,长路上朝天的方向传来玉珂的响声,仿佛是仙人行过的痕迹,充满了神秘与庄严。

颔联“雉堞影连飞旆密,马蹄香踏落花多”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景象。雉堞(古代城墙上的矮墙)与飞旆(随风飘扬的旗帜)相连,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与英雄的过往。马蹄踏过落花,不仅增添了动态美,也暗示了旅人的足迹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颈联“风中短笛翔鹓鹭,树底轻尘散绮罗”则将画面转向更为细腻的情感层面。短笛声在风中飘荡,鹓鹭(传说中的神鸟)飞翔,象征着自由与高洁。树底轻尘散落的绮罗,可能是指旅人的衣物或装饰品,与自然环境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生活的雅致与美好。

尾联“只有数峰名石室,著书留待史臣过”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的思绪与追求。数峰之上的石室,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精神寄托之所。诗人希望在这里留下著作,等待后世史官的评说,表达了对历史传承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西樵山旅居的独特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西樵旅怀五首(其四)

江城北面是山家,细雨西桥石路斜。

九日归来浇绿酒,几年人去落黄花。

牙签旧架唯馀蠹,玉树空庭但噪鸦。

犹有邻翁思手泽,壁书珍重与笼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西樵旅怀五首(其五)

涕泣经年自一身,南天回首又风尘。

低徊不死缘无子,潦倒何颜复向人。

犬马岂能忘旧主,梦魂犹恐负先臣。

西山有屋临溪水,新种桃花欲避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答何友大

昨夜月明梦君庐,今夜月明得君书。

书中历历何所有,半幅蛮笺诗一首。

上言所苦在有家,羡君山中看桃花。

桃花如锦覆山春,此时山中望故人。

别时有约今中止,把札自疑犹梦里。

山楼初筑西山西,山池三月草应齐。

池头濯足清溪水,何日山中与吾子。

形式: 古风

送莫休倩英卓今

手持青竹杖,相送白云端。

山里逢人少,君来作别难。

乱泉侵宿梦,疏柳隔垂竿。

舍此空归去,重期能不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