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夜》由清代诗人陈维英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寂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与人心的微妙联系。
首句“又是秋宵寂寞时”,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夜,且以“寂寞”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落寞。接着,“灯花空结并头枝”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孤灯下灯花仿佛在编织着并蒂莲的幻象,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氛围。
“啼蛩绕壁天寒早,落叶敲窗旅梦迟”两句,通过秋虫的哀鸣和落叶的轻响,以及对旅人梦的延宕描写,将自然界的凄凉与人的思绪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意境。秋虫的啼叫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落叶的敲窗声则让人联想到岁月的匆匆,而旅人的梦迟迟未醒,或许是对远方的思念或是对未来的憧憬。
“楚渚怜渠搴鄂被,河梁无客赠苏诗”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楚地的水边,诗人仿佛能感受到友人的关怀与温暖;然而,在这远离家乡的路上,却无人相赠苏轼的诗句,既是对友情的怀念,也是对孤独旅程的感慨。
最后,“萧萧夜雨迷三径,梓里如今菊满篱”描绘了秋雨中的景象,雨声与落叶声交织,增添了几分凄美。而“梓里如今菊满篱”则以菊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尽管身处寂寞与寒冷之中,但生命之花依然绽放,给人以慰藉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与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乡愁及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秋夜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