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病起》由清代女词人庄盘珠所作,描绘了病后初愈之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与细腻观察。
开篇“最怕残春,落红堆径”,点明了季节的更迭,残春之际,花瓣凋零,铺满小径,营造出一种凄美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下来“今年人比花先病”一句,将人与花进行对比,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脆弱和敏感,似乎比自然界的生命更为早衰。
“不教细雨几番催,留春一日花应肯”,表达了词人希望留住春天的愿望,但又深知自然规律不可违,细雨连绵催促着春天的消逝,她祈求再多留一日春光,让花朵得以绽放,这既是对自然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风定帘闲,燕眠梁静”,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风停了,帘子显得格外悠闲,燕子在屋梁上安睡,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美好。这里的“闲”和“静”不仅形容了环境的宁静,也映射了词人心境的平和与淡然。
“清明近也寒还剩”,清明节临近,但寒意仍未完全消散,预示着春天的温暖还未真正到来,也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冷暖交织。
“空檐病起已无花,夕阳只照游丝影”,最后两句,词人站在空荡的檐下,回想起病中已无鲜花相伴,只有夕阳下飘动的游丝在光影中摇曳,这一景象既孤独又富有诗意,表达了词人在病愈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生命、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病痛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