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采莲活动的向往与期待,以及对采莲时所见景色的细腻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审美情趣。
首句“闻道栽成十亩莲”,开篇即点明了采莲的地点和规模,十亩莲田,规模宏大,预示着采莲活动的盛况。接着,“便思挑出杖头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参与采莲活动的渴望,以及对采莲所得的期待,体现了他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莲田中荇菜与决明的不同色彩,强调了莲田的美丽与独特。决明的颜色鲜艳,但在这里,诗人更倾向于赞美莲田的自然之美,暗示了他对人工培育的莲田有着更深的情感寄托。
“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红日斜照在芳草岸边,清脆的歌声在木兰船上传来的画面。日落的余晖与清新的草岸相映成趣,而木兰船上的歌声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最后,“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表达了诗人未能亲临现场,亲身感受采莲活动的遗憾,同时也对那些能以诗文记录下如此美景的文豪们表示敬佩。这一句既流露出诗人的自谦之情,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采莲活动及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