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迎春》由清代诗人李若琳所作,描绘了新春时节的景象与氛围。开篇“凤纪颁夷岛,鸿钧入后台”以象征手法,将新春的到来比作自然界的循环更替,犹如凤凰纪年与鸿钧(古代传说中的宇宙初始状态)的回归,寓意着新周期的开始。
接着,“人方循海迓,天已送春来”一句,通过人们迎接新春的场景,与自然界的春回大地相呼应,展现了人间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好画面。这里的人们正沿着海岸线迎接春天的到来,而天空已经送来了春的气息。
“岁稔民同乐,官微老暗催”则进一步描绘了丰收之年的喜悦与和谐社会的景象。百姓共享丰年带来的欢乐,官员虽地位不高,却也在默默催促着时间的流转,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最后,“捧符经半载,步德未能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捧着象征权力与责任的符文,经过半年的时间,虽然在道德上有所进步,但仍然感到有许多未能达到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自己道德修养的不断追求和自我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新春时节的自然美景与社会和谐,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时间、责任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