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浃上人一上人

君行南山南,我在北山北。

不闻浴鹄白,但见染丝黑。

老境欲垂垂,快意须得得。

孰知百雉坚,而有一日克。

浃如涧底松,纵老终不踣。

一如云间鹤,不复可羁勒。

我如千里风,遇此两鸿鹄。

明珠脱氛翳,晓日破昏塞。

宿障不尽除,胸次犹笔墨。

君看说诗口,乃是拔山力。

冷霜卧偃蹇,岁月饱封殖。

谁能窥藩篱,未易得阃阈。

政当敛光芒,不必须缘饰。

相从无何乡,败衲依破裓。

更令好事人,妙语添一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赠浃上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君行南山南,我在北山北”以地理方位的相对,隐喻人生的离合与聚散。接着,“不闻浴鹄白,但见染丝黑”,通过对比洁白的鹄鸟与染黑的丝线,表达了对世间善恶、美丑的感慨。随后,“老境欲垂垂,快意须得得”,揭示了人生的衰老与追求快乐的矛盾。

“孰知百雉坚,而有一日克”,以坚固的城墙比喻人生的困难与挑战,强调了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气。“浃如涧底松,纵老终不踣”,将坚韧的松树比作深谷中的松树,即使历经岁月沧桑,也依然挺立不倒,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一如云间鹤,不复可羁勒”,以自由翱翔的鹤比喻心灵的解放,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我如千里风,遇此两鸿鹄”,诗人自比为自由的风,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飞翔于广阔的天空。

“明珠脱氛翳,晓日破昏塞”,以明珠摆脱尘埃、晨光穿透迷雾,象征着智慧与光明的觉醒。“宿障不尽除,胸次犹笔墨”,表达了诗人对内心障碍的反思与清除的决心。

“君看说诗口,乃是拔山力”,以说诗的口才比喻超凡的能力,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冷霜卧偃蹇,岁月饱封殖”,以冷霜比喻时间的无情,岁月在不断积累中丰富了生命。

最后,“谁能窥藩篱,未易得阃阈”,表达了对世事复杂、难以完全理解的感慨。“政当敛光芒,不必须缘饰”,鼓励人们保持真我,不必过分装饰自己。“相从无何乡,败衲依破裓”,描绘了与朋友相聚的温馨场景。“更令好事人,妙语添一则”,期待更多美好的故事与智慧的分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生活哲理的描绘,以及对友情、智慧、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雨后月夜怀沈宗师承务

雨云揽江色,偃蹇破昏睡。

千花闭红紫,妙见一室内。

披衣行夜永,明月在船背。

微风过萧瑟,古柳立苍翠。

翛然一蒲团,坚坐觅诗对。

我生无南北,所到意趣遂。

孰知十年游,保此清净退。

颇念城北人,结友老杉桧。

漫随长铗归,甘作短檠弃。

出门万里涂,已驾安得税。

何当持被来,把酒相就醉。

形式: 古风

秋夜示李十

晴鸠不时鸣,雨鸠不暂歇。

相去跬步间,屡见屐齿折。

寒泥拥衰草,秋扇罢残热。

今晨好风景,稍贷屋头月。

清光冷相照,玉艳满金玦。

唤客坐前窗,文字相澡雪。

殷勤傍诗律,未暇了曲糵。

澜翻谈经口,邂逅如意铁。

我歌君辄书,字字有行列。

不须陛枑严,但要兵卫设。

譬如南山石,瑑齿当井渫。

真成一战霸,未可三鼓竭。

人生各泾渭,世事亦滕薛。

高堂食肉人,两马方踶齧。

何知缊袍底,犹有不安节。

形式: 古风

中秋日沈宗师约游城西泥雨不果因成四十字兼寄赵才仲

遂阻城西步,兼怀霅上游。

长风掠归燕,苦雨应鸣鸠。

月向谁边好,寒催社后秋。

传杯有新韵,能忆老兄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桃花菊

嫩粉殷勤换浅黄,郁金丛里见新妆。

已翻百叠红衣润,更沐九回沈水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