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子雍宪副之任

衰疾悟止足,閒居便静修。

采芝深谷底,考槃南涧头。

之子亦早见,枉帆经旧丘。

幽寻意始结,公期已先遒。

星途触来暑,拯焚能自由。

黄鹄一高举,刚风翼难收。

怀兹恋丘陇,回顾未忘忧。

往志局千里,岂伊枋榆投。

哲士营四海,细人聊自谋。

圣作正思治,吾衰亮何酬。

所望登才俊,济济扬鸿休。

隐者嘉肥遁,仕者当谁俦?

宁无寥寂念,宜急疮痍瘳。

舍藏应有时,行矣毋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此诗为明代王守仁所作《送萧子雍宪副之任》。诗人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赴任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衰疾悟止足,闲居便静修”点明了诗人自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虽有疾病缠身,却在闲居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修行。接着,“采芝深谷底,考槃南涧头”描绘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隐于山林之间,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之子亦早见,枉帆经旧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友人远行,但心系彼此,如同友人曾经过访过诗人的旧居。接下来,“幽寻意始结,公期已先遒”则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公务之旅,心中虽有不舍,但仍需面对现实。

“星途触来暑,拯焚能自由”描述了友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如同在炎热的夜晚行走在星空下,既要面对自然的考验,又要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坚韧。而“黄鹄一高举,刚风翼难收”则以黄鹄比喻友人,即使飞得再高,也难以摆脱逆风的束缚,象征着友人虽有远大抱负,但在现实面前仍需努力克服困难。

最后,“怀兹恋丘陇,回顾未忘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即使友人离开,心中仍会挂念。而“往志局千里,岂伊枋榆投”则表明了诗人对友人志向的肯定与支持,鼓励友人追求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小小目标。

“哲士营四海,细人聊自谋”体现了诗人对友人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期待,希望友人能成为治理国家的贤能之士。而“圣作正思治,吾衰亮何酬”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有限,无法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感慨。

“所望登才俊,济济扬鸿休”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及更多人才能够施展才华,为国家带来繁荣与和平的期望。“隐者嘉肥遁,仕者当谁俦?”则反映了诗人对隐居与从政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认为无论是隐居还是从政,都应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宁无寥寂念,宜急疮痍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可能产生的孤独与寂寞感的理解与关怀,同时希望友人能尽快解决国家面临的困境,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舍藏应有时,行矣毋淹留”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友人在合适的时候放下顾虑,勇敢前行,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停留不前。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深远的思考。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形式: 古风

嘉靖丙戌十二月庚申始得子年已五十有五矣六月静齐二丈昔与先公同举于乡闻之而喜各以诗来贺蔼然世交之谊也次韵为谢二首(其一)

海鹤精神老益强,晚途诗价重圭璋。

洗儿惠兆金钱贵,烂目光呈奎井祥。

何物敢云绳祖武,他年只好共爷长。

偶逢灯事开汤饼,庭树春风转岁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嘉靖丙戌十二月庚申始得子年已五十有五矣六月静齐二丈昔与先公同举于乡闻之而喜各以诗来贺蔼然世交之谊也次韵为谢二首(其二)

自分秋禾后吐芒,敢云琢玉晚圭璋。

漫凭先德馀家庆,岂是生申降岳祥。

携抱且堪娱老况,长成或可望书香。

不辞岁岁临汤饼,还见吾家第几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日饮月岩新构别王侍禦

湖山久系念,块处限形迹。

遥望一水间,十年靡由即。

军旅起衰废,驱驰岂遑息。

前旌道回冈,取捷上畸侧。

新构郁层椒,石门转深寂。

是时霜始降,风凄群卉拆。

壑静响江声,窗虚函海色。

夕阴下西岑,凉月穿东壁。

观风此馀情,抚景见高臆。

匪从群公饯,何因得良觌?

南徼方如毁,救焚敢辞亟。

来归幸有期,终遂幽寻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