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锡畴的《九日集客》,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古时称为“重阳节”或“重九节”,后来演变成现在的“重阳节”、“双第节”等)与友人相聚饮宴的情景。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英雄时代的怀念。
诗的前两句“佳节欲酬须酩酊,东篱不记几飞觞”表达了诗人在佳节与朋友饮酒作乐的情趣。这里的“酩酊”指的是酒喝到微醉的状态,而“东篱”则是指宴会所处的地点,“不记几飞觞”则形象地描绘出宴会中频频举杯的热闹场景。
接着,诗人写道:“从教乌帽吹将去,且对黄花领取香。”这里“乌帽”可能是指朋友们戴着的黑色帽子,而“黄花”则是指重阳节时人们佩戴的菊花。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与友人共同在秋风中飘逸,感受着菊花清香的情景。
中间两句“世事漫劳三太息,人生宽破百重阳”则表露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里的“三太息”指的是深沉的叹息,而“百重阳”则是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诗人写道:“英雄盖代今何在,戏马高台久已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已经过去的无限感慨。这里的“英雄盖代”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戏马高台”则是古代将士练习骑射的地方,“久已荒”则说明这些曾经繁华的地方现在已经变得荒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宴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和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