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石门

穷居谢世故,久厌夷落喧。

出亦何所适,往往傲石门。

石门在山腰,东西列祇园。

崇崖三折上,苍壁烟岚昏。

松下阒无人,唯有风中幡。

安得嵇阮流,相与抗玄言。

群鹗感余颡,日暮噪阴樊。

吾衰那复辨,孤吹拂归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在法华石门的隐居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事的超脱。

首句“穷居谢世故”,开篇即点明诗人远离尘嚣,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接着“久厌夷落喧”进一步强调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出亦何所适,往往傲石门”,诗人似乎在思考自己的去向,最终选择了与自然为伴,以石门为傲,展现了他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石门在山腰,东西列祇园”,描绘了石门所在的位置和周围环境,山腰之上,东西两侧排列着祇园,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崇崖三折上,苍壁烟岚昏”,通过描写层层叠叠的山崖和被烟雾笼罩的苍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深和朦胧之美。

“松下阒无人,唯有风中幡”,松林之下,寂静无声,只有随风摇曳的幡旗打破了这份宁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联系。

“安得嵇阮流,相与抗玄言”,诗人渴望能与像嵇康、阮籍这样的文人雅士相聚,探讨高深玄妙的学问,表达了他对精神交流的渴望。

“群鹗感余颡,日暮噪阴樊”,群鸟在黄昏时分聚集,发出嘈杂的声音,仿佛是对诗人处境的感慨,暗含了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吾衰那复辨,孤吹拂归轩”,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力衰,无法再分辨世事,只能独自吹奏一曲,伴随着归车的行进,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沈辽在法华石门隐居生活中的独特体验和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僧岩

潇湘山水穷欲偏,最后乃得禅僧岩。

禅僧成道久已化,独有崖崿青巉巉。

降身入洞不甚险,突兀三室谁彫劖。

东西有道若蛇窦,白云羃羃门无缄。

持火旁行不知际,七穿八窍遥相衔。

涓涓乳泉白如雪,由来此地殊仙凡。

主人引我复深入,行指岰穴尤嵌岩。

中间石鼓有异响,击拊想可参韶咸。

吾身久病苦下湿,复畏神怪来邀搀。

直趣出洞上南巘,豁若巨海张云帆。

山花斓斑出竹杪,亦有禽鸟声諵諵。

欲还未可复小驻,日脚已过东冈杉。

形式: 古风

奉谢上官令诗卷

一轴新诗锦不如,何为轻易赠狂夫。

巴山楚水无穷胜,不必王维更画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赠别子瞻

平生雅游眉阳客,五年不见须已白。

借田东坡在江北,芟夷蓬蒿自种麦。

相逢不尽一樽酒,故态那复论欢戚。

手抱阿武劝馀沥,维摩老夫失定力。

老夫寂寂出三湘,更欲卜居池水阳。

薄田止须数十亩,田上更树麻与桑。

老来正苦迫生事,清明虽近犹可秧。

罢亚若可博乾麨,以无易有遥相望。

我舟即行不可驻,欲卜后会诚茫茫。

他时有信若可寄,不用辛苦为诗章。

形式: 古风

题子瞻雪堂即次前韵

眉阳先生齐安客,雪中作堂爱雪白。

堂下佳蔬已数畦,堂东更种连坡麦。

不能下帷学董相,何暇悲歌如宁戚。

布裘藜杖自来往,山禽幽弄均春力。

桉上诗书罗缣缃,炉中烧药笑王阳。

晨炊且籴北仓粟,冬服已指山前桑。

南冈差高多种橘,迤北渐下宜栽秧。

北邻亦有放达士,道路壶榼常相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