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水硙》,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水磨的运作过程,寓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句“凿木为机运不休”,开篇即以“凿木”造“机”,形象地展现了水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暗示着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结合。接下来“溪边叠石駃溪流”,描绘出水流冲击石块,推动水磨转动的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感。
“但知随水能旋转,肯道舂粮不自由。”这两句转折,从对水磨运作的描述转向对其中蕴含的哲理探讨。水磨顺应水流的自然规律,不断旋转,象征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而“舂粮”则是水磨的主要功能,象征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顺应自然与追求自由的辩证关系。
“轮辐讵为君子器,机关端与小人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将水磨的结构比喻为君子与小人的象征。轮辐作为水磨的关键部件,象征着君子的正直与公正;而“机关”则可能暗指小人利用复杂手段达到目的的行为。这一对比强调了道德与智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最后,“方知抱瓮汉阴老,混沌何须是假脩。”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通过“抱瓮汉阴老”的故事,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顺应自然的向往。同时,与前文形成呼应,提醒人们在追求复杂技巧的同时,不应忘记生活的本质和自然的法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磨运作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