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琅琊亭

遥睇环滁秀,乃升琅琊亭。

吊古易为感,忧怀从此兴。

山川景如昔,草木递衰荣。

泠泠碧涧泻,冉冉凉飙生。

当户猿狖啼,出谷莺鸟鸣。

登临且酣笑,何用劳吾形。

企彼贤哲士,千载有余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张羽所作,题为《题琅琊亭》。诗中描绘了琅琊亭周围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哲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首句“遥睇环滁秀,乃升琅琊亭”描绘了诗人远眺环滁的美景,随后登上琅琊亭的情景。琅琊亭位于山水之间,景色秀丽,为诗人提供了绝佳的观赏点。

接着,“吊古易为感,忧怀从此兴”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忧虑。站在亭上,面对着曾经的历史遗迹,诗人不禁思绪万千,心中涌起了一股忧国忧民的情感。

“山川景如昔,草木递衰荣”描述了山川依旧,草木更替生长的自然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更迭。

“泠泠碧涧泻,冉冉凉飙生”描绘了清凉的溪水从碧绿的山谷中流淌而出,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凉意。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当户猿狖啼,出谷莺鸟鸣”则进一步展现了琅琊亭周边的生机勃勃,猿猴在窗前啼叫,山谷中传来莺鸟的鸣叫声,一派和谐的自然景象。

最后,“登临且酣笑,何用劳吾形”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登高望远时的欢声笑语,认为这样的快乐时光足以抵消一切劳苦。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企彼贤哲士,千载有余情”则是诗人对古代贤哲的向往与敬仰,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够跨越千年,与他们产生共鸣。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美好情感的追求。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风雪图为巨上人题

苍茫云气昏,咫尺同万里。

白雪飞满空,柳絮应堪比。

豺虎亦敛迹,何为赤行子。

扁舟蓑笠者,岂不寒堕指。

独有林巾僧,禅定因初起。

焚香坐虚室,松窗时暂倚。

一瞬天地间,如在琼瑶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米南宫云山歌

古之画法不复见,六朝人物留遗谱。

后来山水出新意,二李三王差可睹。

洪谷之后有关仝,营丘浑雄独造古。

华原处士笔奇崛,余子纷纷何足数。

郭熙平远疑有神,北苑烂漫皆天真。

画院宣和众史集,俗笔姿媚非吾伦。

岂知南宫迥不群,一扫万古丹青尘。

神闲笔简意自足,窈窕青山行白云。

黄侯黄侯安得此,元气淋漓犹满纸。

晴窗拂拭对高秋,恍惚神游华山里。

生平画癖奈此何,为子试作云山歌。

珍藏什袭君须记,世间名画今无多。

形式: 古风

寄题天目山房歌

昔卧香炉顶,□观山海图。

东游拟拂华盖云,下瞰弱水窥蓬壶。

天公有目,何不在天,世传寄在兹山颠。

两泓碧水涵霜镜,炯如双曈落天边。

天高听卑,视亦宜然。

云有十二清虚之洞府,珠宫贝阙不可睹。

灵风飒飒卷飞雨,危石深林人上苦。

盘涡转毂若雪山,青天际际响天鼓。

龙藏其中是耶非,但见神鱼作人舞。

慎勿戏之逢彼怒,顷刻滂沱泪下土。

前年南昌仙,邀我望山雪。

神宫玉女待我来,欲往从之路超越。

若人有仙骨,居与洞府邻。

双童耕云种瑶草,石田自熟无冬春。

卧处烟霞飞枕席,醉里山花落酒巾。

松风萝月朝复暮,坐见麻姑白发新。

我欲驾白鹿,共子攀云岑。

请天开两目,照我一片冰雪之清心。

但恐此目不司视,如星有箕斗,不可簸与斟。

且复临泽漱金碧,听我长歌金石音。

不然倒却池中水,酿作百斛之春酒,共君酣醉卧云林。

洪崖举手或相接,更结丹梯千万寻。

形式: 古风

赠倭翁

东夷来,语嗢咿。

圣人当天九有服,小臣蝼蚁将安归。

万夫伐竹扶桑涘,夜捣水苔成侧理。

制为鹊尾扇参差,再拜献入金门里。

君王垂衣坐法宫,天飙□□清秋同。

尚方受献应无用,分颁遍与群臣共。

朝下从容冰井台,人人襟袖南熏动。

倭翁来,东夷平,扬皇风四海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