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判挽诗

规摹都水监,文采白云卿。

奕叶皆华贯,夫君独屏星。

滋滋熙世学,蔼蔼擅诗声。

耆老彫零尽,从谁正典刑。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描绘都水监的形象,犹如白云卿的文采。
世代显赫,夫君如同明星般独特出众。
他勤奋好学,诗歌才华出众。
年长者凋零殆尽,谁能主持公正法度?

注释

规摹:描绘。
都水监:古代官职,负责水利事务。
文采:文学才华。
白云卿:可能指代有文采的人物。
奕叶:连续几代。
华贯:显赫,声誉卓著。
夫君:对丈夫的尊称。
屏星:像星星一样引人注目。
滋滋:勤勉的样子。
熙世学:为世人所敬仰的学习态度。
蔼蔼:形容诗才出众。
诗声:诗歌的声誉。
耆老:年长的人。
正典刑:主持公正的法律和教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张通判所作的挽诗,通过对张通判的赞扬,表达了对其才华与德行的高度评价。"规摹都水监"可能指的是张通判在都水监的职务中展现出的规划和才能,"文采白云卿"则形容他的文才如同白云般高洁。"奕叶皆华贯"暗示张家世代显赫,而张通判尤为杰出,犹如星辰般耀眼。"滋滋熙世学"赞美他学问深厚,对社会有所贡献,"蔼蔼擅诗声"则强调他在诗歌方面的声誉。

诗中还表达了对张通判年事已高的感慨,"耆老彫零尽",意思是年长者凋零,暗示张通判的离世,以及对于后继无人、无人能继续其典范的忧虑,"从谁正典刑"表达了对张通判公正执法精神的怀念和对后继者的期待。整体上,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和敬仰故人的挽诗。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抚州崇仁县玉清观道士黄石老工古篆以李公父书来问字

圣学不嗣千馀年,并与小学遗其传。

其间明道宁乏贤,谓书小伎姑舍旃。

十字九舛不可镌,楮生墨墨色有冤。

动以经史为执言,岂知魏晋几变迁。

况今经字宗开元,请观未有韵书前。

训纂字林形相沿,形声迭推义乃全。

韵书既作人趋便,未能书法穷根原。

但以声韵求诸篇,形存声亡韵亦牵。

叔重少温工磨研,二徐郑郭相后先。

书法赖此差绵延,许李焉得无谬愆。

楚金分韵犹拘挛,若更舍此徇俗妍。

不学操缦求安弦,玉清道士来临川。

用意周鼓兼泰山,携书过我渠江边。

试令立柱与画捲,椳闑畿础杗桷椽。

已能谐世而取怜,犹欲度外求方圜。

眉山夫子思涌泉,相与共讲扶其偏。

道士稛载明当还,更以一语申卷卷。

能于此处知其端,事事物物谁非天。

九章八卦莫不然,一毫人力无加焉。

形式: 古风

李参政夫人张氏挽诗(其一)

涧溪蘋采采,夙夜被祁祁。

琴瑟鸡鸣御,山河象服宜。

西悲零雨日,南望殷雷时。

彤管今犹美,归荑不及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李参政生日(其二)

天马流行不见痕,黄钟吹籥煦乾坤。

坎离互处灵根峙,剥复机中硕果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李参政生日(其二)

岁月陶镕两鬓毛,坐看时事尔滔滔。

可能只袖区中手,镇在湖亭读楚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