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兴八首(其七)

莫上荒台望,无端是旅情。

云光过沼慢,山影出林轻。

宇宙何其旷,蜉蝣似此生。

旧时歌舞地,花落美人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晚景中的一幕,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句“莫上荒台望”,诗人劝诫自己不要登上荒废的高台远眺,以免触景生情,引发旅人的孤独与哀愁。接着,“无端是旅情”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绪的由来,似乎是对远方的思念或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接下来的四句“云光过沼慢,山影出林轻”,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云彩缓缓地掠过沼泽,山的倒影轻轻映在树林之中,这些景象既美丽又略显寂寥,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宇宙何其旷,蜉蝣似此生”,诗人在此处发出对宇宙广阔与个体生命渺小的感慨。宇宙之大与个人生命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里运用了“蜉蝣”这一意象,蜉蝣虽短命却能尽情绽放生命之美,以此比喻人类虽生命有限,仍应珍惜并追求生活的价值。

最后两句“旧时歌舞地,花落美人茔”,将思绪拉回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这里可能暗指某个曾经繁华热闹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荒凉与寂静,昔日的歌舞升平已成过往,唯有花开花落,见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美人的茔墓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之前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浩瀚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色,以及对宇宙、生命、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幅自然景观的画卷,更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抒情诗。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秋晚杂兴八首(其八)

枯草郭门西,泉声不辨溪。

虎林人让路,鱼沼鹤争泥。

托宿乱离后,当时桃李蹊。

赦书宽酷吏,啧啧在蒸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宿西台精舍

无意成投宿,心知此地稀。

楼台衔石壁,灯火聚渔矶。

叠浪千峰出,当门百谷归。

一宵吟咏冷,多谢老僧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南海神祠下作前有浴日亭

望远孤亭尽,凭高古殿尊。

碑留千岁字,神降百王言。

汇水成天堑,排山作海门。

登临何限意,稽首候朝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答家中洲

鸠鸟出草飞,毛羽何翛翛。

昔为鞲上鹰,今者居无巢。

岂若彩凤皇,高举乘回飙。

小音合笙管,大音中咸韶。

揽德一来下,至今空寂寥。

肃肃虞人罗,千仞安可招。

倚伏本无门,变化谁能料。

何时戾天翰,从君鸣九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