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客水不觌,烝云日如甑。
陵陆混泥沙,黯惨度朝暝。
晨霞送晴色,喜见天面莹。
江光剑归匣,云收四山静。
高阁眺空无,复见前日胜。
回思困涂潦,惝恍如昔病。
登临勿太息,秋风渐焱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客人对秋日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妙捕捉,展现了自己对静谧与孤独生活的向往。
"山客水不觌,烝云日如甑"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中秋日的画面。山中的水流清澈见底,与远处浮动的云朵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天空中的云朵凝固成实体一般。
"陵陆混泥沙,黯惨度朝暝"四字,则描写了山间小道上泥沙交织的景象。诗人细致地捕捉到日光在晨昏时分的变化,以及那种微妙的情感氛围。
"晨霞送晴色,喜见天面莹"两句,转而表现出诗人对秋日清新气息的喜悦之情。晨曦中透出的晴朗颜色,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直接触摸到那清澈如洗的蓝天。
"江光剑归匣,云收四山静"两句,以江水与山峦之间的宁静互动为背景,勾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高阁眺空无,复见前日胜"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登临之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在这空旷的高阁中,他似乎又一次触摸到了过去的辉煌岁月。
最后,"回思困涂潦,惝恍如昔病。登临勿太息,秋风渐焱劲"两句,诗人通过对往事的沉思与自我情感的深挖,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复杂和丰富。秋风中的微凉似乎加剧了这种感受,让人不禁发出叹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构建了一幅山中秋日的静谧图景,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美好回忆以及孤独情怀的深刻体验。
不详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贱人敢图柄,时哉天步艰。
相尔箦中意,三亭宁腼颜。
佩印能几时,网成已入关。
宣言往代汝,天道真可还。
柳眼脱壳花将飞,麦梢弄黄青穗肥。
鹁鸪翩翩避舟去,燕泥误落沾人衣。
树外浮阳湖水渌,漠漠不动含晴晖。
沙暖浴凫遗翠羽,岸深老蚌吐明玑。
伊昔三逸人,醉卧扪白云。
其间欧醉翁,翊戴建殊勋。
山灵岂羡尔,应复勒移文。
登山盖有道,迂叟真名论。
不困在徐行,不跌由足稳。
斯言可铭佩,万事为节撙。
推之为躬行,天下国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