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壮阔的历史场景与深沉的人文情怀。首句“女童五百归沧海”,以“女童”这一形象,象征着历史长河中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她们虽渺小却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最终归于广阔无垠的大海,寓意着历史的浩瀚与深远。接着,“甲楯三千入土城”,通过“甲楯三千”这一军事装备的庞大数量,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而“入土城”则暗示着战争的结束与历史的变迁。
后两句“君向会稽山上望,路人应指禹王陵”,将视角转向自然与人文的交汇点——会稽山上的禹王陵。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古代文明的辉煌与传承。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整首诗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穿梭,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