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戏答思黯》。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清新脱俗。
“何时得见十三弦”,这里的“十三弦”指的是古琴的十三根弦,也象征着音乐的最高境界。作者在询问什么时候能再次听到这样高雅的琴声。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渴望的心情。
接着,“待取无云有月天”,诗人表达了希望在一个没有云彩,只有明月当空的夜晚,能够听到那十三弦的琴音。这里通过“无云有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澈、宁静的夜景。
下一句,“愿得金波明似镜”,诗人表达了希望得到那种如同镜面般光滑明亮的水波(可能是指琴声中的流动)。这里的“金波”也许暗示着琴音中金石之音的美丽。
最后,“镜中照出月中仙”,这是对前面意象的进一步发挥,诗人希望在那种如同镜子的清澈水波中,能够照见月宫中的仙子。这不仅是对听觉的追求,也是对视觉和心灵境界的极致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
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莫道非人身不煖,十分一盏煖于人。
净名居士眼方丈,玄晏先生酿老春。
手把屈卮未劝我,世间何处觅波旬?
莫言鲁国书生懦,莫把杭州刺史欺。
醉客请君开眼望,绿杨风下有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