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山

一上青云梯,杖藜披素襟。

追随同声客,不作殊方音。

过雨飞重泉,积烟昏茂林。

叠嶂杳峭崿,竦峰起岖嵚。

仰阚天门开,俯窥地户深。

丹壑收暝色,绛霞结幕轻。

天空抗高馆,岚散凌孤岑。

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

彷佛天仙来,逍遥上帝临。

雷电屡兴灭,日月相深沈。

遐讨挹元气,冥搜清道心。

形式: 古风

翻译

踏上青云之路,手拄藜杖身穿素衣。
同行志趣相投的朋友,语言并无异域之音。
雨后泉水如飞,穿过茂密的树林变得昏暗。
层峦叠嶂险峻,高峰崎岖难以攀登。
仰望天门洞开,俯瞰地穴幽深。
红色山谷收敛暮色,红霞如轻幕般垂落。
天空高远,高馆矗立,山岚散去,孤峰独立。
大海之上有赤舄飞翔,稀疏林间洒落金光。
仿佛天仙降临,上帝悠闲地莅临人间。
雷电交替闪烁,日月沉浮共长天。
远游探索自然之气,静心冥想以净化心灵。

注释

青云梯:比喻升官或登高之路。
杖藜:藜杖,古代常用的拐杖。
素襟:白色的衣襟,象征纯洁或朴素。
殊方音:异乡的语言。
重泉:深泉,形容泉水众多。
峭崿:陡峭的山崖。
凌:超越,高出。
赤舄:古代官员的红色木屐,象征尊贵。
遐讨:远游,探索。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原始生命力。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峰,追寻同道之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势图。开篇即以“一上青云梯”、“杖藜披素襟”勾勒出登山者的形象和气质,接着“追随同声客”表明诗人并非孤独,而是与志同道合之人一同前行。"不作殊方音"则透露出诗人对共同理想的追求。

在描绘自然景物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过雨飞重泉”、“积烟昏茂林”等,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山间溪水潺潺的声响,看到云雾缭绕的森林。"叠嶂杳峭崿"一句中,“叠嶂”形容层层叠叠的山势,“杳峭崿”则形容险峻奇特的岩石,通过这些词语,诗人将七台山的雄伟展现在读者面前。

"仰阚天门开,俯窥地户深"更是用宏大的笔触勾勒出山势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将视角从高处到低处一一展现。"丹壑收暝色,绛霞结幕轻"则描绘了晚景的美丽,金色的余晖在山谷间收敛,彩霞如轻纱在天边缭绕。

接下来的几句“天空抗高馆,岚散凌孤岑。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继续强调了山的高度和广阔,以及自然景物与人工建筑的对比。此处“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则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无限财富。

最后,“彷佛天仙来,逍遥上帝临。雷电屡兴灭,日月相深沈。遐讨挹元气,冥搜清道心”一段,则是诗人在感受了七台山的壮丽之后,对超自然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宇宙、天地之大和生命本源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七台山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与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高超艺术成就。

收录诗词(1)

何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梅

千古甘心冷淡中,却于春事不相同。

东风祇解吹花落,吹得花开是北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方壶

玉壶清景面瑶池,便入丹青也自宜。

挟册几回成独往,壶公应笑一书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玉香洞

玉梅几岁隔樊墙,剖破籓篱两雁行。

青眼相看到头白,洞中无客自吹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早梅二首(其二)

姑射仙肌不受尘,旧妆重傅恰如新。

东君少试回天手,已占人间几许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