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虞伯生

满窗风雨夜沈沈,独对青灯万古心。

徒有故人怜白发,自无奇骨换黄金。

茅檐暖日须看献,竹简遗经正用寻。

岂愧执鞭非所好,甘随麋鹿放山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酬虞伯生》由元代诗人杜本所作,通过描绘深夜窗前风雨、青灯相伴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独坐窗下,面对万古之心,虽有老友怜惜其白发,却感叹自身无法以奇骨换取黄金,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个人命运无奈的感慨。

“满窗风雨夜沈沈”,开篇即以风雨夜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与孤独之感,夜晚的深沉更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独对青灯万古心”,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独自面对青灯,仿佛与万古之心相对,流露出对历史长河的思考与感慨。

“徒有故人怜白发,自无奇骨换黄金”,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价值的反思。即使有老友怜悯其年华已逝,但自己却无法凭借特殊的才能或机遇改变现状,只能面对现实的残酷。

“茅檐暖日须看献,竹简遗经正用寻”,诗人转而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他希望在温暖的阳光下有所作为,同时也积极寻找并研读古代的典籍,体现了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

“岂愧执鞭非所好,甘随麋鹿放山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淡然态度。他不因未能执鞭为官而感到羞愧,而是甘愿像麋鹿一样随性自在地生活在山林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7)

杜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学,善属文。隐居武夷山中。文宗即位,闻其名,以币征之,不赴。顺帝时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称疾固辞。为人湛静寡欲,尤笃于义。天文、地理、律历、度数、无不通究,尤工于篆隶。有《四经表义》、《清江碧嶂集》等

  • 字:伯原
  • 号:清碧
  • 籍贯:元清江
  • 生卒年:1276—1350

相关古诗词

题周南翁悠然阁

大江之东彭蠡南,周家高阁与云参。

秋风猿狖啼青嶂,暮雨蛟龙起碧潭。

绕屋千丛生杞菊,过檐百尺长楩楠。

何时共此登临乐,指点山川与纵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廉州阻风

自因三宿致绸缪,岂为狂风殢客舟。

乡国十年思旧雨,河山千里记前游。

黄云酿雪禾将刈,绿雾笼霞橘渐收。

离别不堪成怅望,雁孤飞起白蘋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渔隐图诗为程子纯赋

山下白云缥缈,水边红树依稀。

信有桃源深处,渔人今亦忘归。

形式: 六言诗 押[微]韵

题柯敬仲梅

点点苔枝缀玉,疏疏檀蕊凝香。

还记当年月色,箫声暗度宫墙。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