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酬虞伯生》由元代诗人杜本所作,通过描绘深夜窗前风雨、青灯相伴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独坐窗下,面对万古之心,虽有老友怜惜其白发,却感叹自身无法以奇骨换取黄金,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个人命运无奈的感慨。
“满窗风雨夜沈沈”,开篇即以风雨夜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与孤独之感,夜晚的深沉更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独对青灯万古心”,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独自面对青灯,仿佛与万古之心相对,流露出对历史长河的思考与感慨。
“徒有故人怜白发,自无奇骨换黄金”,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价值的反思。即使有老友怜悯其年华已逝,但自己却无法凭借特殊的才能或机遇改变现状,只能面对现实的残酷。
“茅檐暖日须看献,竹简遗经正用寻”,诗人转而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他希望在温暖的阳光下有所作为,同时也积极寻找并研读古代的典籍,体现了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
“岂愧执鞭非所好,甘随麋鹿放山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淡然态度。他不因未能执鞭为官而感到羞愧,而是甘愿像麋鹿一样随性自在地生活在山林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