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蒲于稿菌之上

山中有野人,故出三秀族。

胡然朝暮姿,乃梦长生箓。

涧边有仙灵,九节碧如玉。

偶就山人居,清贞两无歇。

久要见平生,虚心愿为谷。

匪石良自知,馀子真碌碌。

薰风梅雨馀,仙衣动新绿。

浮游水中央,千春隔尘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超脱的景象,充满了道家哲学的气息。诗人以“山中”、“野人”、“三秀族”、“仙灵”、“九节碧玉”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世界。

“山中有野人,故出三秀族。” 开篇即点明了隐居的主题,山中的野人象征着不为世俗所拘束的自由灵魂,而“三秀族”则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预示着诗中人物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升华。

“胡然朝暮姿,乃梦长生箓。” 描述了主人公的日常与梦想,朝暮之姿代表了生活的平凡与短暂,而“长生箓”则是对永恒生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追求。

“涧边有仙灵,九节碧如玉。” 这一句通过“仙灵”和“九节碧玉”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偶就山人居,清贞两无歇。” 表达了主人公选择隐居山林,追求清静贞洁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状态不受外界纷扰,内心宁静而坚定。

“久要见平生,虚心愿为谷。”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主人公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希望像山谷一样,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匪石良自知,馀子真碌碌。” 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与他人的不同,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薰风梅雨馀,仙衣动新绿。” 描绘了季节变换的自然美景,同时“仙衣动新绿”也象征着主人公心灵的纯净与生机勃勃。

“浮游水中央,千春隔尘俗。” 最后一句以“浮游”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世隔绝,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铜槃水石

东坡得怪石,远寄僧供佛。

我石乃不然,作我斋中物。

我有古铜槃,俗事久相屈。

以石贮其中,载挹泉滭沸。

朱碧照清波,古色一何蔚。

吾斋本幽贞,复此为除祓。

弄丸思古人,敢谓能髣髴。

白日生高寒,长夏破烦郁。

我心非佛心,万事惟四勿。

水止石无为,匀圆亦强倔。

歌罢一掀髯,南风正披拂。

形式: 古风

夏日书事(其一)

清泉浸白石,莹在古铜槃。

铜槃照眼碧,赤日生高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夏日书事(其二)

铜槃色朱绿,石子白如玉。

客从山中来,挹我泉一掬。

形式: 古风

为杨元平题画

秋华澹有姿,有香亦堪佩。

若当春风时,为兰复为蕙。

悠然山泽间,金紫岂不贵。

石丈有新盟,南山正相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