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本宁廉访(其二)

石渠虎观旧师儒,共说今官非故吾。

人望文星高北斗,天教仙吏长西湖。

六桥松柏埋弓剑,十里荷花泛舳舻。

名重李邕丰采异,出门士女看倾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屠隆所作的《赠李本宁廉访》其二,通过对李本宁的赞美,展现了对官员品德与政绩的高度评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李本宁的敬仰之情。

首句“石渠虎观旧师儒”,以“石渠”和“虎观”象征李本宁曾经的教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暗示他过去作为师儒的卓越成就。接着,“共说今官非故吾”则表达了对李本宁身份转变的感慨,即从过去的学者变为现在的官员,虽然职位不同,但依然保持着那份高尚的品质和智慧。

“人望文星高北斗,天教仙吏长西湖”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李本宁比作照亮文坛的文星,同时赋予他仙吏的身份,寓意他在西湖畔为官,不仅治理有方,更如神仙般超凡脱俗,深受百姓爱戴。这两句诗描绘了李本宁在西湖任职时的非凡形象和影响力。

“六桥松柏埋弓剑,十里荷花泛舳舻”则是对李本宁政绩的赞颂。六桥指的是杭州西湖边的六座桥梁,这里用“松柏埋弓剑”形容李本宁在任期间,通过公正廉洁的治理,使地方安宁,不再需要武力镇压,象征着和平与稳定。而“十里荷花泛舳舻”则描绘了西湖美景,暗示李本宁的治理不仅让社会安定,也使得自然环境更加美好,百姓生活幸福。

最后,“名重李邕丰采异,出门士女看倾都”是对李本宁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的肯定。李邕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此处以李邕来比拟李本宁,强调他的风采独特,不仅在官场,甚至在民间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出门之时,士女云集,皆为一睹其风采。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李本宁作为官员的高尚品德、卓越政绩以及在民众中的崇高地位,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扬和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08)

屠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莲曲(其二)

澄湖日暮芰荷风,白面郎君宝玦逢。

野水夜摇青雀舫,却迷归棹水云中。

形式: 词牌: 采莲子

闻大人自颍上抵金陵作

灵迹从来擅建康,才高多爱水云乡。

石头城下芦花白,燕子矶前江月凉。

夜露未寒当七夕,秋葵初发候朝阳。

登楼极目关山渺,肠断虾蟆金粉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思寄玄览

澄光凉露白,商节气萧森。

愁逐朝云乱,思因夜雨沈。

春罗沾别泪,秋练捣寒砧。

鸟宿人烟暝,萤飞松影深。

闺帷怀远梦,关塞忆归心。

赋就长门怨,歌成团扇吟。

苍茫河汉邈,迢递客星临。

纵有高山调,徒悬绿绮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木州岭谣

莫登木州岭,岭高天地迥。

悲风日夜深,豺虎纷来骋。

岂无一心人,上帝不曾省。

上帝不省妾有夫,上帝不省妾有姑。

有夫不作庭上人,有姑不作旦暮身。

一呼上帝怒,再呼上帝嗔,上帝聪明妾不辰。

知汝虽餐花,知汝虽茹草。

不餐并蒂花,不茹合欢草。

岭脚水粼粼,岭头石皓皓。

一死表吾真,区区焉足道。

木州岭下无名村,中有石阙悲黄昏。

不愿红颜当日存,但留白骨今人论。

风雨为汝冤,葛藟为汝尊。谁家妇,满人口。

木州岭,一何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