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七)

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碣。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比高见日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几游越。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先,“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这两句以龙井的甘甜泉水和飞来的富有纹理的石头为开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氛围。龙井茶闻名遐迩,此处借以喻指水质之清甜;“飞来”二字则赋予石头以动态美,仿佛它们是从天而降,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接着,“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苏桥是西湖边的一座桥梁,十里长的桥上,微风吹过,带来了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感觉。而“胜果一天月”则将夜晚的月亮比喻成丰收的果实,寓意着美好与圆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碣。”钱祠可能是指与钱氏有关的祠堂,这里的描述似乎在说钱祠虽有名,但最美的还是那片刻满了文字的石碑,石碣上的文字或许记载着历史的痕迹,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深邃。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孤山是西湖中的一座小山,山上有亭子,夏日里,亭子下的树荫清凉宜人,满林的树荫给人一种宁静与避暑的感觉。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这两句通过桃花的盛开与人的白发,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每年春天,桃花都会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更迭;而人的一岁一白发,则反映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有限。

最后,“南高看云生,比高见日没。”站在南高的地方,可以观赏到云的生成,而更高的地方则能看到日落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了人生的哲理——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视野,正如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

“楚人无羽毛,能得几游越。”这句诗以楚地的人无法拥有羽毛,却能游历越地,比喻虽然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或条件,但可以通过努力和智慧去探索和体验更广阔的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时间、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其一)

一月探会稽,二月了西湖。

五日登西目,十日瞰天都。

醉中逢山神,长笑捋其须。

渴饮仙人浆,寒分王女襦。

奚囊虽小狭,所贮尽奇珠。

世无售珠人,欲开复踟蹰。

前者道新安,有客貌类胡。

发箧玩三日,略以宝其肤。

具眼非无人,要与慧眼殊。

持此试江郎,江郎售也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其二)

一病袁小安,五载江犹淹。

宦味朝朝尽,乡思刻刻添。

有愁到眉棱,无工削爪尖。

枕书调倦眼,照影镊霜髯。

东斋草满径,西堂灰一帘。

鼠子溺书箧,侍儿匿牙签。

少妇乞画眉,双腕痛花佥。

管城头转秃,空闺笑无盐。

俗吏貌态工,末世礼法严。

饶他潘与陶,风流岂得兼。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过吴戏柬江进之

少年作客时,浸浸慕若长。

干旄络长衢,一呵已神往。

前者为吴令,始复羡游客。

觉彼白衫宽,恨我腰带窄。

今日过吴下,客来官已了。

从头细忖量,客比官较好。

客是一尺雪,官是一窟尘。

欲得客兼势,同年作王人。

形式: 古风

答徐伯润

客径草许长,多君不忘故。

珍重品字书,斜封三尺素。

问我客何方,昨日西兴渡。

问我友朋谁,多半鸥与鹭。

东西南北人,飘落等飞絮。

一叶会冲风,再问知何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