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尘土长安古道深,潼关依旧接桃林。
使君骢马来何后,道士青牛去莫寻。
春半河山犹寂莫,日长坑阪正崎嵚。
平生冷笑元龙误,老觉求田负寸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潼关道中》。诗中通过描绘长安古道的沧桑与潼关的静谧,展现了历史的沉淀和变迁。"尘土长安古道深"开篇即以长安古道的荒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背景,暗示了过往时光的痕迹。"潼关依旧接桃林"则点出潼关的地理位置,连接着桃林,显示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融。
接下来的两句"使君骢马来何后,道士青牛去莫寻",通过"使君"和"道士"的形象,寓言性地表达了对过往权贵和隐士踪迹的追寻,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春半河山犹寂莫,日长坑阪正崎岖"进一步描绘了春天景色的寂静和道路的险峻,寓言人生的艰难与世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平生冷笑元龙误,老觉求田负寸心",诗人以陈登(字元龙)自比,表达对过去豪情壮志的反思,如今年老时感到追求功名利禄有违初衷,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超脱情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晁补之诗歌的独特风格。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开百花。
上苑离宫曾绝艳,野墙荒径故幽葩。
惬心刍豢非杂俎,垂世江河自一家。
头白昏昏醉眠处,忆君频夜梦天涯。
粉垣周十里,丹碧焕神宫。
楼阁晚多雨,梧桐天早风。
人来夕照外,鸟起白蘋中。
何用厌城郭,沧洲佳兴同。
趣操几前辈,词章近古风。
身名沉饮外,生事放言中。
鹄鹜从龟吉,船车送鬼穷。
支离不征戍,高卧有奇功。
畏暑经旬不涉街,蠖轩孤坐壁生苔。
出檐碧笋犹争长,映户丹榴故后开。
双蝶风前愁夜去,一蝉雨外送秋来。
曹南瘦弟应相忆,白首迁兄未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