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神祠

篮舆破霜晓,驾言郡城南。

云山为好色,风日仍清酣。

古祠据山腹,深堂静潭潭。

我来何所祷,祸福久已谙。

顽冥亦天资,乞灵漫怀惭。

同来得我辈,胜处思穷探。

爽气排俗虑,浊醪侑清谈。

卧碑一拂拭,古镜开尘函。

斯人已仙去,寒泉独清甘。

扶藜山崷崒,放目窥浑涵。

前瞻群峰翔,九仙驻飞骖。

后俯归路迷,城郭埋烟岚。

平生丘壑姿,回首不我堪。

归来耿不寐,青灯对书龛。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常山神祠的旅程与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美景与哲理思考。

诗的开头“篮舆破霜晓,驾言郡城南”,描绘了清晨乘着简陋的轿子,踏上了前往郡城南方的旅程,霜气弥漫,透露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云山为好色,风日仍清酣”两句,以云雾缭绕的山峦和清新的阳光,展现了旅途中的美丽景色。

“古祠据山腹,深堂静潭潭”则将视线转向目的地——古老的神祠,位于山腹之中,周围环境幽静,深堂内潭水清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氛。诗人在此询问神明,无论是祸是福,早已熟知,表达了对命运的深刻理解。

“同来得我辈,胜处思穷探”表明诗人与同伴一同前来,对神祠周围的美景充满好奇,想要深入探索。接下来的“爽气排俗虑,浊醪侑清谈”两句,描述了在清新的空气中,众人畅饮美酒,进行轻松愉快的交谈,心灵得到了净化。

“卧碑一拂拭,古镜开尘函”中,诗人拂拭碑文,如同打开了一面古镜,揭示了历史的痕迹。随后,“斯人已仙去,寒泉独清甘”表达了对逝去先贤的怀念,以及对清泉纯净甘甜的赞美。

最后,“扶藜山崷崒,放目窥浑涵”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远眺四周,感受大自然的广阔与深邃。“前瞻群峰翔,九仙驻飞骖”想象着前方群山如飞翔的仙人,而“后俯归路迷,城郭埋烟岚”则描绘了返回时的迷茫与远方城市被烟雾遮蔽的景象。

“平生丘壑姿,回首不我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即使回到尘世,也无法忘怀。“归来耿不寐,青灯对书龛”则描绘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对着灯光阅读书籍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前往神祠的旅程,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4)

张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姚志道有书辄不借戏呈

我来春未动,兀坐秋忽老。

客怀饱世味,尘土不容澡。

尚馀笔砚癖,俯仰半华皓。

中年得异书,夜讽或至卯。

尔来口生棘,妙语时耳剽。

故人吾臭味,囊帙富缃缥。

什袭秘不传,凛若璧在赵。

念兹访遗逸,从人掇残藁。

何当发其藏,囷廪一倾倒。

穷途百态恶,归思疾飞鸟。

终当馈所有,共此绝代宝。

岁晚同吟哦,乘风上蓬岛。

形式: 古风

客居坐无茵褥宾至常苦之戏作

广文坐客寒无毡,少陵人来坐马鞯。

胸中富等千户侯,不使囊中馀一钱。

嗟予久客贫到骨,兀坐长恐藜床穿。

才名未踏两公阈,穷愁何遽容争先。

画饼端知不糊口,笔耕辄亦遭无年。

愧无文茵荐佳客,促膝危坐如寒蝉。

君不见汉朝博士能说经,五十馀席输戴凭。

又不见袁尚索席藉冻地,不意头颅行万里。

空榻萧然亦安稳,得失荣枯付天理。

金狨覆鞍容坠伤,祸福由来相伏倚。

形式: 古风

题舍弟舒啸亭

不羡高门联甲乙,欲傍林泉老蓬荜。

田间筑室路三杈,亭子荫茅檐四出。

春霖竹牖上蜗牛,夏夜藜床吟蟋蟀。

茅亭虽小容舒啸,丘壑胸中故超轶。

晨窗晚径足披风,细柳修篁长障日。

闭关已作柴桑趣,况有腴田供种秫。

客来共醉瓮头春,长啸一声百忧失。

遥想妖氛缠象魏,忍见风尘侵警跸。

勿忧苏门真避世,要似武侯时抱膝。

我纡郡绂病且衰,欲报君恩老无术。

簪裳未觉柴栅殊,鼓吹殆与池蛙一。

簿领几回迷老眼,况复伸眉纵狂率。

已惭成瑨功曹谚,空忆刘琨胡骑逸。

遐想东皋落成处,欲往从之足双桎。

梦君琢句俯清流,春草池塘到诗律。

便应投绂赋归来,肯待子平婚嫁毕。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题画

二松偃盖势曲拳,二松疏干凌风烟。

霜姿舒卷全于天,笑看草木争春妍。

杖藜谁子行蹁跹,欲渡略彴回溪船。

令我清梦归林泉,漳江流驶行可沿。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