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读徐九一疏草(其一)》。诗中以贾谊和韩歆为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思考。贾谊在纷乱时局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而韩歆则因不谦虚而受到批评。诗人以此对比,强调了个人品质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汉如铁必奋”,借喻汉朝如同钢铁般坚韧,强调了国家的强盛与稳定。接着,“人匪金胡针”则指出,作为个体的人,不应像金器上的装饰品那样华而不实,而应具备真正的价值与贡献。
“伯玉妻闻赋,丰干僧发谵”两句,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进一步探讨了品德与智慧的重要性。伯玉的妻子因听闻赋文而有所启发,丰干和尚则因某种原因而发出狂言,这两件事都暗示了知识与道德修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最后,“自因真好色,移奖及无盐”表达了对人性中美好情感的肯定,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外貌,去欣赏内在的美。无盐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但因容貌普通而未被当时君王所识,后成为贤德之名。此句意在强调,真正的赞美不应仅局限于外貌,而应深入到一个人的品德、才华等方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生活哲理的融合,探讨了个人品质、国家兴衰以及审美观等方面的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