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

柳带抽春寒气浅,风光晓引春楼怨。

关山行人久不归,鸾瘦舞腰双绶缓。

锦书难寄北征鸿,归飞海燕翻晴空。

芳菲韶景伴愁老,兰苑桃花落照红。

形式: 古风

翻译

柳条轻摆,春寒尚浅,晨光中景色引出闺楼女子的哀怨。
远行的人长久未归,连身上的鸾鸟饰物都显得瘦弱,舞动时腰带缓慢无力。
想写封信给北去的大雁,但它们难以传递,只有归来的海燕在晴空中飞翔。
美好的春光与愁绪相伴,花园里的桃花在夕阳下显得更加红艳。

注释

抽:抽出,这里指柳条随风摇曳。
春寒气浅:春天的寒意还不深重。
鸾瘦舞腰:形容女子因思念而消瘦,舞动时腰肢无力。
双绶缓:指系在腰间的装饰物(鸾鸟饰物)动作迟缓。
锦书:华丽的书信,代指书信。
北征鸿:向北飞的大雁,古代常用来寄托书信。
兰苑:种植兰花的园林。
桃花落照红:桃花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更红,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思念之情的画面。开篇“柳带抽春寒气浅,风光晓引春楼怨”两句,通过柳树初展的姿态和清晨风光中的春意,传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所托的情感和寂寞。春天本是万物复苏之时,但在这首诗中,却被赋予了一种淡淡的哀怨。

“关山行人久不归”一句,则直接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关山遥远,行者久久未归,这份牵挂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鸾瘦舞腰双绶缓”描绘了一位佳人的纤细腰肢和优雅的舞姿,但这美丽的场景并没有带来欢愉,反而是思念中的人儿更加显得孤单。

“锦书难寄北征鸿,归飞海燕翻晴空”两句,则通过对书信无法送达和归鸟的比喻,强化了远行者不易联系的艰难,以及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渴望。这里的“北征鸿”指的是向北方飞去的信鸿,而“海燕翻晴空”则是指那些在春日晴朗天空中翱翔的归鸟,它们自由自在地穿梭于蓝天白云之中,与主人公心中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芳菲韶景伴愁老,兰苑桃花落照红”两句,通过对春日美好的描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再次强调了诗人因思念而生的愁绪。这里的“芳菲韶景”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而“兰苑桃花落照红”则描绘了一场春日雨后的情境,桃花在雨水洗礼后更加鲜艳,但这份美丽并未能带来欢乐,只是让人愈发感到时光易逝、岁月匆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远方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其二)

百城何岧峣,储清自太初。

静境超人寰,群仙之所居。

清都閟宝箓,宫阙函丹书。

真人拜玉庭,天帝手自除。

宝盖相参差,缥缈来空虚。

我欲从之游,兹山遂慵疏。

朝霞以为食,浮云以为车。

此意靡坚决,西望空欷嘘。

君今定不凡,买山自菑畬。

上方切层霄,伊蹊百步馀。

瑶草破雾收,青精凌雨锄。

往往逢迎间,松乔曳云裾。

为我语羡门,问讯今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其一)

静躁固异秉,出处良一途。

岩前东来人,翻然应时须。

赫赫帝者师,去与赤松俱。

钟鼎与林泉,天以私吾儒。

穷达俛仰间,取舍亦须臾。

曲士胸臆窘,屈伸自囚拘。

长往信已隘,不休谅其愚。

倚天霜崖姿,岱表张延符。

桂栋辛荑楣,超然结云庐。

花草粲绮罗,清飙发笙竽。

冈峦为肺腑,烟霞相友于。

逍遥以徜徉,聊可与为娱。

伏枥万里心,勿作山泽癯。

形式: 古风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其三)

文章盖代手,千载柳柳州。

落笔记山水,奇香撼琳球。

开卷一再读,宛若从之游。

历历爽心目,毛发为飕飕。

若人嗜清旷,步履素得幽。

揽胜得枢要,天地不可搜。

巉巉华山孙,藤萝护维陬。

绝顶葺荷盖,风月共夷犹。

物色自飞动,与我相答酬。

千里入睥睨,远眼纵莫收。

凭轩写清绝,文与境趣侔。

柳魂不可招,君几绍前修。

何当弃圭组,从君送清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李花已尽再用前韵末章专属蒙景明资一笑也

向来风前见桃李,今日纷纷落风尾。

老人于花亦何有,不用天公事嗔喜。

漫天高跨风力长,更飞急雨湔馀香。

雪儿歌底踏舞马,燕子泥边随滥觞。

明妆皎皎争前列,触手还羞疑不洁。

芳菲已断阳台梦,只有消烦嚼冰雪。

明年祇应花更奇,岂无方略留春辉。

欲作短章凭阿素,只待西邻之子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