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六)

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

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

戎马南来皆故国,江山北望总神州。

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丛残似石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西湖杂感》二十首中的第十六首。诗中描绘了杭州西湖的历史变迁与自然风光,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故国的怀念。

首句“建业余杭古帝丘”,点明杭州曾是古代帝王的都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着,“六朝南渡尽风流”一句,既赞美了六朝时期杭州的繁华与风雅,也暗含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两句,运用典故,将白居易、谢安、苏小小、莫愁等历史人物与西湖美景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些历史名人的怀念以及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

“戎马南来皆故国,江山北望总神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山河完整的渴望与向往。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心中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眷恋。

最后,“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丛残似石头”两句,以西湖边的荒凉景象为背景,形象地描绘出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宫殿已成废墟,草木丛生,仿佛见证了无数兴衰更迭,给人以深深的感慨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自然和国家的情感,既有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统一的期待,情感深沉而复杂。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七)

珠衣宝髻燕湖滨,翟茀貂蝉一样新。

南国元戎皆使相,上厅行首作夫人。

红灯玉殿催旌节,画鼓金山压战尘。

粉黛至今惊毳帐,可知豪杰不谋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八)

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

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

早时朔漠翎弹怨,它日居庸宇唤休。

苦恨嬉春杨铁史,故宫诗句咏红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十九)

东风依旧起青蘋,不为红梅浣北尘。

鼓箧儒生陈玉历,开堂禅子祝金轮。

青衣苦效侏离语,红粉欣看回鹘人。

他日西湖志风土,故应独少宋遗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二十)

罨画西湖面目非,峰峦侧堕水争飞。

云庄历乱荷花尽,月地倾颓桂子稀。

莺断曲裳思旧树,鹤髡丹顶悔初衣。

今愁古恨谁消得,只合腾腾放棹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