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张骞带得西来种,中秘千珍及万珍。

一个臭囊藏不尽,又从身外覆精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石榴》由明代诗人沈周所作,通过对石榴这一植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张骞带得西来种”,开篇以张骞出使西域引入石榴这一异域之物,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张骞作为汉朝使者,远赴西域,带回了石榴种子,不仅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种资源,也寓意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中秘千珍及万珍”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石榴的珍贵与多样,它不仅仅是一种果实,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营养价值。这里的“千珍及万珍”既是对石榴本身价值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万物丰富性的颂扬。

“一个臭囊藏不尽,又从身外覆精神”则是对石榴的深层次思考。石榴果肉鲜美,但其内部却可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瑕疵或缺陷,正如人生中的种种不完美。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否定石榴的价值,反而通过“又从身外覆精神”这一句,表达了对事物内在价值的重视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乐观。这句话暗示着,即使面对生活的不完美,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美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接纳。

整首诗通过石榴这一具体事物,寓言了文化交融、自然之美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谢屠公送新榛

七月辽阳已降霜,簪头落地野榛香。

三年不到燕山下,又喜频将玉颗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元旦

广廷扬九奏,玉帛丽朝光。

恭已临四表,垂衣驭八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上元

月华连昼色,灯火杂星辰。

彩仗移双阙,琼筵会大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慈宁宫问太皇太后安

定省深宫曙气催,承恩献寿捧霞杯。

晨昏敬睹慈颜豫,不尽欢欣踊跃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