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苏州天平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雄伟与松杉的茂密。首句“峰峦突兀郡城西”直接点出了天平山的位置,山峰高耸,突兀于郡城之西,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接着,“万树松杉落日低”一句,通过“万树”和“落日低”两个意象,不仅描绘了松杉林的繁茂,也巧妙地融入了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
“何事吟筇不归去”则表达了诗人对天平山美景的深深迷恋,即使在欣赏完如此美景之后,仍不愿离去,似乎在寻求更多的灵感或情感的共鸣。最后,“白云馀兴尚堪携”一句,以“白云”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悠然与超脱,同时也暗示了他将这份余兴,这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感悟,带入心中,成为心灵深处的一份宝贵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平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成功地构建了一幅既壮美又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