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寄衣》诗,由明代叶正甫妻镏氏所作,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深情与牵挂。
首句“不随织女渡银河”,巧妙地借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暗示了自己不能像织女那样跨越天堑与丈夫相聚,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无奈。接下来,“每到秋来几度歌”则通过季节更替,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累积,每一次秋天的到来,都伴随着对丈夫的思念与歌唱。
“岁岁为君身上服,丝丝是妾手中梭”,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为丈夫缝制衣物。岁岁年年,日复一日,妻子用自己手中的梭子,编织出一件件衣物,寄托着对丈夫的爱与关怀。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具体又抽象,既温暖又深沉。
“剪刀未动心先碎,针线才缝泪已多”,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在剪裁与缝制衣物的过程中,妻子的心早已破碎,泪水早已盈眶。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动作,更是心灵深处情感的流露,表现了妻子在劳动中的情感投入与痛苦。
最后,“长短只依元式样,不知肥瘦近如何”,这两句则以一种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的方式,表达了妻子对丈夫身形变化的关注与担忧。她关心的不仅是衣物的尺寸是否合身,更是丈夫的身体状况与生活状态。这种细微的关怀,体现了深厚的人间真情。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以及在分离之下的思念与关怀。语言质朴而深情,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