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厓山吊古》由明代诗人李需光所作,通过对厓山这一历史地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洪涛滚滚吼厓山,万古英魂瘗此间”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洪涛怒吼,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悲壮与英雄的英勇。英魂长眠于此,时间虽久远,但其精神永存。
颔联“日抱孤忠翻浪赤,波飘血泪点苔斑”进一步深化主题,将日光与浪花、泪水与苔斑相结合,形象地展现了英雄们坚守忠诚、不畏牺牲的精神面貌。赤浪翻滚,象征着英雄们的热血与忠诚;波涛中飘荡的血泪,以及苔斑上的痕迹,则是他们英勇事迹的永恒见证。
颈联“元腥已扫龙犹泣,宋愤长含玺未还”运用对比手法,将元朝的征服与宋朝的遗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元朝的腥风血雨已经过去,但英雄们对故国的思念与哀悼之情却如同龙的哭泣一般,久久不息。同时,宋朝的国玺未能归还,象征着国家的遗憾与未竟之志。
尾联“吊魂只凭江上笛,月明三弄水潺潺”以吊唁英雄的方式收束全诗。通过江上笛声和月夜流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哀婉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思与怀念。笛声悠扬,月光皎洁,流水潺潺,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而庄重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深敬仰与缅怀。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思考。